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度工作总结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度工作总结

17+1智库网络秘书处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自2015年成立以来,积极贯彻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构想,在新形势下助力“17+1合作”,取得了突出成绩。20194月份,随着希腊的加入,“16+1合作”正式扩大为“17+1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的简称也改为“17+1智库网络”。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理事长黄平的领导下,努力践行国际化智库和高端平台的定位,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在配合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建言献策、学术成果出版与发布、深化项目研究、加强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总结2019年工作,主要取得如下成绩:

一、助力我院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

(一)建立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的背景及意义

希腊当地时间2019111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共同见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与希腊阿卡特立尼·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主席,签署了共建“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的协议。11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阿卡特立尼·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中国研究中心,在希腊比雷艾夫斯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的建立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我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格局、新形势下,主动开展国际学术-智库交流,并积极配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开拓创新智库建设与提升在国际学术活动中中国话语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处,希腊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南欧、巴尔干以及地中海三大区域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新的正式成员国。在希腊建立中国研究中心旨在配合我国对外发展和对欧外交的总体战略,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构思和布局,通过搭建国际合作新型智库交流平台,以服务决策为宗旨,为提升中希合作成效、巩固合作成果,深化合作进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未来,该中心将在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和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具体涵盖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及论坛、专题讲座、学者访问以及合作出版等。通过中希双方的共同努力,该中心将成为我国在东南欧地区的最高学术与智库合作研究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是该中心的中方实施单位。

(二)17+1智库网络参与的相关工作

17+1智库网络积极支持希腊中国研究中心的设立,在理事会领导的带领下为中心的筹备、建立和开展相关活动做了大量工作。

1、组织承办相关学术研讨会。118日,为配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希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日报社、阿卡特立尼·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研究所、17+1智库网络承办的“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与中希关系”研讨会,在希腊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举行。中国与希腊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15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谢伏瞻院长、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主席帕诺斯·拉斯卡瑞德斯,中国日报社社长周树春、希腊公民保护部副部长吉奥吉奥斯·库木特萨克斯,希腊外交部副部长米尔提阿迪斯·维瓦特斯奥提斯,中国驻希腊大使章启月等重要嘉宾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希腊发展与投资部部长阿多尼斯•佐治亚迪斯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2、助力中心的设立和工作实施。17+1智库网络参与了中心前期沟通、筹备、组建的相关具体工作,并参与中心工作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今后17+1智库网络将进一步为中心的运转和相关工作的实施做出力所能及的工作。

 

二、举办高水平智库活动

201917+1智库网络在中东欧国家举办了多次高水平、高级别的智库学术交流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国家领导人访问,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1、为配合李克强总理访问克罗地亚并参加16+1总理峰会,4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大学共同主办,17+1智库网络承办的“‘16+1合作’中的中克人文交流圆桌会议”在克罗地亚港口城市杜布罗夫尼克成功举办。克罗地亚前副总理司马安(Ante Simoni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京清、杜布罗夫尼克大学校长尼克萨·布鲁姆、副校长马丁·拉萨尔、桑加·维尔贝卡教授等近30位中、克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2412日,由17+1智库网络具体承办的“中波建交70周年:合作机遇与前景”研讨会在波兰首都华沙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波兰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斯瓦沃米尔·邓布斯基(Sławomir Dębski)、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前波兰驻华大使孔凡(Burski Ksawery)等超过30位中波学者、使馆代表、智库代表出席了会议。

34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波兰亚洲研究中心、华沙大学波中法律经济研究中心、17+1智库网络共同举办的“经济全球化与中欧中波关系研讨会”在波兰首都华沙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中国驻波兰大使刘光源、波兰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亚(Patrycja Pendrakowska)、波兰国家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卡西米尔察克(Andrzej Kaźmierczak)、波兰前驻华大使霍米茨基(Tadeusz Chomicki)等将近100位中、波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4415日,由17+1智库网络与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一带一路:六年历程”研讨会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塞尔维亚教育部国务秘书波波维奇,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到会致辞。塞尔维亚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乔尔杰维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17+1智库副理事长田德文等40余位中塞学者、官员出席会议。

593-4日,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在斯洛文尼亚布莱德举行。该研讨会是“17+1合作”机制下年度最高级别的智库活动,也是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的重要内容。本届研讨会有中国社会科学院、17+1合作秘书处、斯洛文尼亚外交部主办,17+1智库网络、中国社科院欧洲所与布莱德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国、斯洛文尼亚及其他中东欧国家的政要、学者、官员共150人出席会议。这是17+1智库网络第四次承办该项活动。

61030日,第四届中国—罗马尼亚学术圆桌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圆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洲所、世经政所及17+1智库网络联合主办,共有来自中国、罗马尼亚和波兰等国家20余位学者代表参加。

 

三、成果平台建设日益完善

2019年初,17+1智库网络召开第二届理事大会,改选了理事会领导成员,增加了国内理事单位及理事,大大拓展自身在国内学术、智库界的影响力。此外,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出版智库报告、公开征文等方式,加强自身平台建设,为国内外中东欧研究及17+1合作提供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合作交流平台。

1、开设“17+1智库网络系列学术系列讲座”。自5月份以来,17+1智库网络共组织举办了8场“系列学术系列讲座”,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中国前驻中东欧国家外交官以及中东欧国家前政要、学者,进行讲座。该系列讲座紧密围绕17+1合作相关问题,成为相关领域专家介绍研究成果,展示一手资料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

2、“三报”(《信息简报》、《研究报告》、《专题调研》)平台建设日臻完善。2019年“三报”共发表各类文章50多篇,报送单位近150家。“三报”立足于服务国家、服务地方和服务企业,定向发给国家机构、地方政府、理事单位和企业代表。通过广泛征稿、定向约稿,“三报”为国内外相关学者、政府、企业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的重要平台。

3、开展专题征文工作,丰富智库成果来源。17+1智库网络本着“成果导向”的原则,在举办重要学术智库活动时开展专题征文活动,并及时出版会议论文相关成果。例如在举办“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之前,在国内外公开征集会议论文,丰富了成果来源,是的会议活动不仅成为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成果收集平台。

 

四、 学术成果与智库成果并重

本年度17+1智库网络注意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并重,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多的成果。201917+1智库网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研究报告2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发表文章10余篇;被我院《智库专报》系列采用的报告30余篇(不完全统计)。

 

五、秘书处建设

2019年秘书处先后招收实习生8名,目前现有聘用制办公人员1名。

17+1智库网络秘书处建设日益规范体现在:

第一,做好管理制度的完善,预算的编制,媒体发布、系列报告的编校与撰写等,完善相关制度经所党委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二,加强档案文件的管理,各种往来函件、申请批示、电话记录、会议纪要等做到归类管理。

第三,落实例会制度,每周举行一次例会,重要活动、经费预算等都经过会议讨论,会议记录形成《工作简报》。

第四,秘书处工作人员实行坐班制,并建立了相关制度。

 

六、网站升级改造与微信公众号维护

201917+1智库网络启动了自身专业网站升级改造工作,升级改造后网站特色更加鲜明,版面更加简洁,新闻及成果发布更加及时,网站将与微信公众号联动。

201917+1智库网络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文章约100篇,关注人数超过3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