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0年9月29日-9月30日)

【疫情大数据】



【专家观点】

 

王义桅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中欧关系的全球意义为何凸显?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合作什么,具有世界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914日举行的中欧视频峰会上的讲话,充分阐释了中欧关系的时代价值与全球意义。

其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欧是世界重回确定性的两大力量。中欧是各种古老文明中连续性最强,又成功实现世俗化、现代化、全球化的文明,是东西文明代表;新冠疫情为全球带来危机,但也为中欧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和对话的契机。欧洲文艺复兴曾从中华文明汲取营养,开创人类现代文明。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励其他文明的共同复兴,再次启迪欧洲、启迪世界。中欧合作或将开启一场全人类的文艺复兴。

其二,推动人类文明转型的两大文明。“柏林牵动着德国,德国则牵动着欧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不管是美还是中,谁能在技术标准、贸易规则和科技竞争中将欧盟争取到自己这边,谁就能为21世纪的全球数字商业制定规则”。《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日前在“中美新冷战的关键战场:柏林”一文中写道。的确,中欧数字伙伴、绿色合作伙伴是人类文明转型的引领。在欧盟提高其2030年气候目标后,中国做出了致力于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增加了两者之间建立强有力经济联盟的可能性,该联盟将覆盖全球三分之一的碳排放量。它向唯一尚未确定减排目标的排放大国——美国发出了明确的地缘政治信号。人类从信息时代迈向数字时代,从化石文明迈向后化石文明,中欧是人类新文明的规则制定者。

其三,两大市场。报业辛迪加827日刊文称,疫情危机标志着40年前随着里根—撒切尔革命诞生的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终结。疫情强化了政府的力量,侵蚀了早已动摇的全球化根基,使小政府和自由市场变得不合时宜。在全球产业链问题上,尽管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摧毁了外国部分工作岗位,但却使外国消费者获益。中国入世后使美国制造业产品价格每年下降1%,从低工资国家进口的商品使美国和欧洲中等家庭富裕程度提高了10%。如西方提高经济自主权,比如放弃全球化所带来收益的四分之一,将导致其消费下滑2%。这说明,中欧不仅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并朝向主要投资伙伴迈进,肩负全球化两大市场模式转型的重要使命。

925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发表联大讲话称,“中国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是重要伙伴,如气候变化、抗疫和对非减债问题。中国也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我们决心推动欧中关系再平衡,实现对等和公平竞争。”

欧洲舆论惊呼,中美关系变天,中欧关系也可能变天?

近年来,欧盟推行战略独立,欧盟主权,欧美关系回不到过去。这是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后,中国争取欧洲的希望。在美国宣布对华接触政策失败后,推行对华脱钩、新冷战,全球化何去何从?欧洲的立场至关重要。

疫情爆发后,欧洲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强调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然而,欧洲无法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欧洲不会拥抱“冷战2.0”或者是美国式的脱钩。现在流行的词汇是“多元化”(diversification)。中国市场红利下降也为此提供合理性借口。

欧洲急迫等待拜登上台,推行新的国际自由秩序,呼吁加强跨大西洋对华政策协调。欧盟甚至在推动改革外交表决机制,从一致同意到多数同意,以形成统一对华立场。这也是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举办中欧峰会的缘由。

欧洲对华接触红利下降,担忧上升,默克尔等传统强势欧洲领导人继续对华接触政策是否面临变数?对中欧经济合作的期望推动了欧盟实施对华包容性政策,一项欧盟内部研究将此归纳为对华“无条件接触”政策。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对欧洲企业仍有吸引力,中国欧盟商会调查发现,约60%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当前和未来投资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但半数受访者担心未来五年中国监管环境会恶化。2013年之后,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有所下降。2012年以来,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增加,但这些投资不被信任也不受欢迎。中国投资通常由国有银行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 ”倡议等框架下提供,具有政治动机,可能会扭曲市场。欧洲智库呼吁决策者关注中国国家驱动的经济模式带来的长期挑战,指出“由于中国在全球增长中的规模和比重上升,曾经可以容忍的市场扭曲和政策缺陷如今已成为欧洲企业的生存挑战”。人权问题是另一个症结,在数字化时代还与隐私权保护、数字规则制订挂钩,具有旧瓶装新酒的意味。

欧洲政界都希望拜登能够在11月胜选,从而实现跨大西洋关系的回暖。跨大西洋中国问题协调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形下,中欧能否如预期年内达成全面、高质量、平衡的双边投资协定,成为挽救中欧关系、确保不变天的希望。同时,中欧合作通全球供应链、维护全球化与多边主义仍然可期。比如,中方愿同荷方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联合打造鹿特丹港与中国港口之间的海上快速通道。打通中欧货物与人员的绿色通道与快速通道,是对欧合作重要内容,是中欧合作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稳定的写照。

从根本上看,欧洲一方面在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但也不对拜登治下的美国抱太多信心。欧洲担心其不再是世界舞台的重心,这一点是中国可以积极争取的,争取欧洲不参与美国的新冷战。尤其中欧都强调战略自主,彼此对于拒绝新冷战、拒绝为美国重拾领导权而牺牲自身合法权益,存在一定的利益交汇点。

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深化中欧经贸、气候变化、绿色发展、数字、抗疫等领域对话合作,就是中国外交欧洲年的主题,贯穿了中欧领导人会唔、17+1峰会、中欧峰会始终。

疫情下,中国-中东欧合作(17+1)何去何从?出于地缘政治思维支配下,美国加强对中东欧——欧盟政治边缘地带、世界岛核心区——争夺。17+1合作因而在中欧合作大框架下,越来越具有跨区域合作的意义,而这正是疫情推动全球化(globalization)走向全球地方化(glocalization)转化的先导。

 

邱强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谢梦梦、陈飞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合作道路上的“拦路虎”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且势头在近几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仍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这个特殊情况下,跨境电商这一新型贸易方式具有的独特优势被逐步放大。鉴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已有的合作机制,双方近年来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成果不少,但大程度上的突破仍不明显,甚至存在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思考。

1.语言障碍

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在中东欧国家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鉴于中东欧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甚至一个国家有好几种官方用语,而英语并不是中东欧国家的通行语言,加之我国擅长中东欧国家相应小语种的人才缺乏,且相关语言方面的培养力度不高。内外问题叠加下,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在当地拓展业务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语言的不一致性增加了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平台买卖双方的交易体验感。

1 中东欧国家的语言情况​​

国家

语言

波兰

波兰语

匈牙利

匈牙利语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语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语

北马其顿

马其顿语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语

捷克

捷克语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语

黑山

黑山语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语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语

希腊

希腊语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语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语

波黑

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语

立陶宛

立陶宛语

2.消费者偏好障碍

消费者偏好是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中东欧国家开展业务的另一重要障碍。关于跨境电商平台偏好,中东欧国家的消费者比较偏好本地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平台,对外来的电商平台,甚至国际知名品牌亚马逊等都持有一定程度的抵制情绪,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在当地的认知度可想而知。关于商品品类偏好,中东欧消费者最愿意从外国网站购买的产品类别是服装和鞋类以及其他热门类别包括化妆品、电脑硬件和软件、书籍、玩具等。中东欧各个国家中基本消费品(例如冰箱)的平均拥有率较高,其中捷克为98%,罗马尼亚为89%。对于像汽车这样的消费品,平均占有率和消费者富裕程度保持一致。然而,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涉及的产品主要以小商品为主,而制造业产品相对缺乏。关于消费方式偏好,中东欧消费者依然高度依赖实体零售业,在购物时更倾向于线上线下联用的消费模式。而由于跨境中地理距离不容忽视,消费者线下对商品进行预览以及研究不太现实。关于支付偏好,中东欧国家偏好信用卡付款和货到现金付款,而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具有优势的第三方支付因此难以得到发挥。掌握消费者偏好是中国跨境电商能够顺利进军中东欧国家,甚至迅速扩张的王牌之一。

3.市场规模障碍

中东欧国家人口少,跨境电商市场渗透率较低。就个人层面而言,根据Eurostat数据显示,截至2020224日,中东欧国家个人参与网购平均水平不高,即32.13%。其中爱沙尼亚个人参与网购占比最高,为56%;黑山个人参与网购占比最低,为12%。就企业层面而言,据图2数据显示,中东欧国家从事电子商务销售的企业平均占比不到20%,为19.21%。可见中东欧国家企业对电商销售这一模式的接受以及应用程度不高。此外,电商销售这一模式的受用度低下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平台按照相关模式在中东欧地区拓展业务的重要障碍。就欧洲整体电子市场份额而言,据欧洲电子商务协会2018年数据显示,中东欧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占比只有11.52%,相较于西欧地区的68.22%有一定差距。


4.物流障碍

中东欧国家物流业较为落后,物流速度慢,物流成本较高。由于中东欧国家普遍人口密度小,人工成本高,我国国内快捷速递的优势难以发挥作用。在丝绸之路中,中东欧16国的物流通道的建设就比其他区域落后很多,其铁路以及公路的运营里程太短。此外,中国—中东欧丝绸之路途经的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交通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物流绩效指数数据显示,中东欧国家总体物流绩效水平较低,只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根据2007年至2018年中东欧地区LPI 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东欧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发展不稳定,且与中国的LPI水平有一定差距,可能会阻碍跨境电商货物的流通效率,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 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绩效指数(LPI)情况

LPI1为很低;5为很高)

年份

中东欧国家

中国

世界平均水平

2007

2.80

3.32

2.74

2010

2.94

3.49

2.89

2012

2.97

3.52

2.87

2014

3.14

3.53

2.89

2016

3.07

3.66

2.88

2018

3.08

3.61

2.87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5.文化障碍

中东欧地区历来是地缘博弈、利益争夺的竞技场和交锋地,地缘文化结构复杂多样,大体呈现出民族交错分布、宗教分域混杂、大国文明影响和矛盾问题突出等特征。关于民族,中东欧地区在空间上广泛存在着民族交叉分布和跨境分布现象,在时间上一直处于持续变化之中,不确定性相对较高。关于宗教,中东欧地区主要宗教有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其分布和周边民族的历史烙印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同一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间、不同种族的宗教信仰间基于地域分布和不同文明的传承,使宗教与民族问题掺杂在一起,让中东欧国家在制定国家政策和对外战略上会受到诸多限制和影响。复杂的文化环境使得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在当地开展业务过程中束手束脚,且双方在跨境电商方面的合作协调进程也因此受阻。

中国-中东欧国家跨境电商合作道路上的“拦路虎”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点,欧盟方面的施压也不容忽视。总而言之,双方欲在跨境电商方面更进一步,阻碍因素的克服至关重要。

 

徐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的“经济正常化”文本四问

 94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见证下,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科索沃“总理”霍蒂各自签署所谓“经济正常化”文本。文本的签署场面、文本性质特别是文本中多处“超纲内容”引发舆论哗然。

   首先,这是一个怎样的文本?文本仅英语一种,名称即“经济正常化”。同时,塞科双方各签一个含有不同内容的文本,特朗普本人并未在任一文本上签署。可见,此文本不太符合国际协议甚至备忘录的规范,非正式特征显著。同时,在“经济正常化”文本的16个条文中,涉及经济议题的只有9条,其余7条有的不仅与经济无关,如第6条文凭和证书互认,第11条宗教问题,第12条失踪人口议题,第13条同性恋歧视,第15条国际承认与加入国际组织问题,还有的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本身无直接关联,如第14条真主党问题。此外,第16条涉及以色列的议题则是塞科各表。难怪不少媒体和评论表示不清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领导人在华盛顿到底签署了什么文件。

   其次,该非正式文本为何引发世人瞩目?不少国内观察不明就理地集中渲染文本签署的现场,也就是武契奇和特朗普的会面“礼仪”(武坐在小椅子上)。诚如武契奇本人所言,他不在乎其它,一心想的就是塞尔维亚的利益。也有评论说,武契奇阅读了文本的每一个标点符号,而不仅仅是每一个字母。还有报道指出,文本草案中关于塞科互相承认对方合法地位的内容被武契奇断然否决。笔者以为,报道和解读应当客观、中肯和理性。当然,文本令人关切的重要原因在于其中含有大量的“超纲内容”。比如,塞方文本中要求塞尔维亚限期将其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如此塞尔维亚则效仿美国并成为欧洲首个在以色列迁馆的国家。两个文本强调双方能源供应多元化和限制非信任5G企业,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在贝尔格莱德设立代表处以及使用美国技术和标准,等等。在美以特殊关系增强、美中博弈不断加剧、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美欧关系裂痕深化等背景下,塞方签署的文本虽然用词模糊,但易令人产生联想。换句话说,国际大格局的变动将塞尔维亚举动的外溢效应放大。虽有评论称塞尔维亚此举意在表达对欧盟偏袒科索沃及入盟滞后的不满,但当局对入盟及欧盟主导塞科对话的大方向不会变,四支点平衡外交(欧盟、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也不会改。这一点从华盛顿会晤前后塞尔维亚同欧盟、俄罗斯与中国的互动与表态便可见一斑。

   再次,文本符合各方预期吗?虽然塞科内部对文本存有不同反响,但会晤参加者特朗普、武契奇、霍蒂都认为文本签署是塞科“关系”的历史性时刻。国际社会的分歧主要在于塞尔维亚迁馆,以色列持赞赏立场,持反对的是土耳其、巴勒斯坦等,欧盟则提出了警告。从美方讲,这是一个自然的、理想的结果。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在西巴尔干事务上秉持整体形势交予欧盟管控、总体安全借助北约控制、关键问题自身幕后干预的三大原则。2019年前后,美国加紧“重返”西巴尔干,不仅先后任命两位特使,而且积极开展穿梭外交。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亲自过问塞科关系“正常化”问题,两度致信塞科领导人,呼吁双方达成一项全面的“关系正常化”协议。从文本的形式和内容可见,特朗普并没有强求塞科双方签署一项全面的、彻底的协议。同时,特朗普也没有实行一边倒政策。相反,特朗普“见好就收”,既彰显了美国的威信和能力,收获了备战大选的积极效果,也考虑了塞科“关系正常化”的难处并给两方留有余地。

最后,该文本如何“收场”?20134月,塞科双方在欧盟主导下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该协议不仅正式和规范,而且在双方内部得以合法化。即便如此,协议的执行仍困难重重,到后来特别是2018年对话停滞后名存实亡。然而,在华盛顿签署的文本既不正式,又是各表,也尚未在双方内部实现合法化,其前景难以预测。虽然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在贝尔格莱德设立代表处等文本中的个别条款正在得到选择性执行,但这并不涉及塞科“关系”本身。在塞尔维亚坚持对科索沃主权地位的原则下,最受关注的第16条塞科各自涉及以色列的议题或成为“死结”,并容易滋生新的不测。因此,虽然文本含有大量“超出经济”的内容,但要实现经济之外的功能也实非易事。

总的来看,与2013年的布鲁塞尔协议一样,华盛顿文本为塞科“关系正常化”进程提供了新推力。不同的是,美国在此进程中的作用从幕后直接走向前台。当然,无论欧盟还是美国都没有也不至于采取一边倒政策,而(趋向)平衡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换句话说,找不到一个塞科双方都能接受(长时段内)且触及主权问题的根本方案,科索沃问题的解决仍遥遥无期。

 

陈慧稚(《上海日报》记者,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

 

中国和波黑的抗疫合作

波黑3月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和波黑进行了广泛的、多层次的抗疫合作,尤其疫情中的民间交往真情涌动,是为一大亮点,获得了波方的赞誉。

根据中国驻波黑大使馆信息,仅在波黑出现首例病例之后的头两个月里,中方就向波方捐赠了6台呼吸机、9.6万只口罩、8000瓶消毒液、1000份检测试剂以及数千份防护服、医用眼罩、手套、面罩等。有多家在波黑的中企参与了以上捐赠。在波黑的华人华侨也行动起来,履行社会责任。巴尼亚卢卡华商请中国驻波黑大使季平向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多迪克转交2000欧元捐款和表达支持的信件,波黑华侨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则向布尔奇科特区政府捐赠了15570马克(约合8000欧元)抗疫资金。

令人感动的是,曾赴波黑演出的无锡市少年宫合唱团小朋友们得知波黑发生疫情后,4月初就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了4.2万只口罩,由于疫情期间物流转运困难,直到6月初这批物资才运到波黑,由季平大使转交给波黑外交部长图尔科维奇。与物资同时被转交的还有合唱团团员致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扎费罗维奇的手书信函。

4月,中波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民政部卫生和医学科学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据中国驻波黑大使季平表示,签署该谅解备忘录将为中波双方加强在卫生和疾病防控、医学教育和科研、传统中医药等领域合作提供政策基础。波黑民政部部长古戴列维奇表示,在波黑医学人才紧缺的背景下,备忘录的签署将为波中医学科研人员交往奠定基础,有力促进两国卫生领域合作,进一步丰富双边关系内涵。波黑疫情发生后,中国和波黑的医疗专家多次进行新冠肺炎防治的远程交流,波黑专家反馈良好。

3月时,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多迪克即致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中国是在波黑塞族共和国最大城市巴尼亚卢卡出现疫情后第一个提供援助的国家,再次展现出中国是波黑以及西巴尔干地区所有民族的真诚伙伴,对再小的国家也愿施以援手。同时,他也对在波黑工作和生活的所有中国公民体现出的对当地的社会责任感表示感谢。

波黑主席团波族成员、轮值主席扎费罗维奇也致信习近平,称赞中国自身的抗疫成果以及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抗疫的姿态。习近平4月在对扎的回信中表示对波黑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深切慰问,并表示中国将加强同波黑在内所有国家的抗疫合作,支持波黑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

疫情期间,泛欧5C走廊查普利纳段、乌洛格水电站以及图兹拉燃煤电站7号机组项目等中波合作的重要项目持续建设或推进,中企与当地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严格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主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此间,中波经贸合作还有新进展。5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和波黑塞族共和国电力公司就达巴尔水电站项目进行了签约,该项目是塞族共和国近年来首个大型水电项目。

关于中波之间后续的抗疫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平衡波黑两个实体之间的援助供给。虽然波黑实体并无外交权力,且波黑外交政策应由波黑主席团波族、塞族和克族成员三人集体决定,由波黑外交部实施,但是波黑主席团成员在外交政策上分歧较大,经常单独行事,从塞族共和国选出的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多迪克已经多次为塞族共和国单独向外国寻求抗疫援助。此间,匈牙利因为响应了多迪克的求援,遭到了部长为波族的波黑外交部的抗议,波方在抗议中强调外国只与波黑的一个实体进行合作不妥。

二是当地中企和华人社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做更有效宣传。在波黑中企在疫情期间严格遵守防疫规定,为当地合作伙伴捐献防疫物资,当地华侨也组织为当地捐款,在当地媒体上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驻在国疫情期间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有利于塑造中企和华人在当地的积极正面形象,在这方面应多开拓思路。有其他外国在波黑企业向波黑捐赠了用于为公众提供病毒检测筛查的集装箱房,有波黑本国企业制作了企业员工在疫情期间戴口罩不误工的电子相册,宣传企业形象,效果良好。

三是中国加快与波黑经贸合作步伐。波黑经济严重依赖产品出口,疫情下国际市场的萎缩以及全球性疫情和国际旅行限制导致的外国游客数量锐减已经使波黑经济遭到重创。波黑已经取消因疫情实施的紧急状态,虽然目前处在疫情以来的最高峰期,每日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但目前并没有再次收紧措施的明确打算,而且已于近日开放所有外国人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境,实体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经济援助力度。中方可积极对接波黑的出口需求,同波黑进行产能和市场合作。

 

刘典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段立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生):

 

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中欧经济合作的前景展望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许多重大次生影响,尤其推动了国际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区域化——经济大国在全球化谈判中难以达成一致,纷纷选择增强自身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存在,以此提高在新一轮全球化与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议价能力。随着主要经济大国相对实力的变化与再平衡,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很可能呈现出中美欧三方互动的格局,三方各有优势与诉求。

自冷战结束至今的30年间,美国一直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主导着国际运行机制,领导了大部分国际合作,塑造了上一轮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因此,即使美国实力相对衰落,其国际地位仍较为稳固。然而,此次美国面对疫情的进退失据,暴露出其对内治理能力衰弱、社会分裂加剧的现状,损伤了其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

欧盟作为超国家政治实体,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区域合作经验,是世界经济的一极,也是重要的国际规范性力量。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防控、疫苗研发等工作上,欧盟将继续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渠道,在为国际抗疫贡献力量的同时维护欧盟的影响力与国际地位。此番欧盟也展现出了较好的经济韧性,尽管今年欧盟区的经济受疫情影响预计将大范围萎缩,但区内各国坚持推进复工复产,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控失业率和通胀率,保证就业和经济稳定,维护了单一市场和欧元区的态势稳定。后疫情时代的欧盟将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国经济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疫情加剧了地缘政治矛盾与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同时中美关系紧张、科技摩擦、关税摩擦等情况冲击着国际供应链与外需,但中国坐拥包含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举国抗疫成效显著,已为经济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中美欧三方互动格局的形成很可能伴随着单极格局下一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让位于区域集团化的国际经济运行模式转变。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压力增大,国际经贸、政治、安全等领域的摩擦纠纷增加,某些大国选择将经济区域化转变为“集团化”,意图逆转全球化、排斥他国的经济影响、增强自身权力。

这种演变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将如何应对?面对此局面,中国需稳定自身经济形式,同时重视欧盟、俄罗斯等中间力量,巩固与经济伙伴的关系,对接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双边与多边经济走廊等项目,将自身经济实力转化为区域影响力,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交叉点的世界经济“双环流”体系,在世界经济变局中更深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双循环”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刺激内部有效需求;另一方面疏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双循环”发展。此举将充分运用中国的制度优势,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进行长远布局。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除维持稳定的国际供应和需求外,更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对外经济竞争力。“内循环”绝非意味着自绝于国际经济交流之外,而是指位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循环体系,主要在一国之内运行。“内循环”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减少进出口,而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核心是激发中国内需市场的潜力,借助国内完备的工业体系与超大市场,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的情况下在国内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并推动产业升级,为全球经济回暖后的竞争储备势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开启了市场化改革,构建外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持续4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从去年的40万亿元增长到45万亿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人均消费的提高,使中国未来可能长期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因此,“内循环”在保持经济活力的意义上,对进口也有刺激作用,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

增强经济的国际循环需要重视与欧盟的经贸合作。自2020728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释放合作信号以来,相关协定有效推进,欧盟在我国经济合作网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内、外部有利态势稳步增强。

从经贸方面看,我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并保持欧盟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地位,占比分别为21.9%10.3%。今年前8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达到2.81万亿元,增长1.4%,占我过外贸总值的14%。其中,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为1.72万亿元,增长5.3%。相比之下,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和中美科技战的影响,中美经贸合作势头下降,美国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的中美贸易总值为2.42万亿元,同比下降0.4%,我对美国出口下降0.5%。欧盟对于我国实施国际经济大循环,参与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价值链并提升国际分工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日,中欧于914日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并再次确认将加快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意味着双方有意愿向对方进一步开放自己的市场,开展更高质量的经贸合作,开拓新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将推动中国农产品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潜力深厚,前景良好。中国的国际大循环战略可以更多地关注欧洲,因为双方不仅已建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更享有打造绿色经济共识理念,发展数字经济伙伴关系的共同意愿。疫情后的中国经济将更多地侧重于绿色发展和大数据经济的打造,与欧盟的合作无疑是中国经济国际化在该领域的重要支点。随着欧洲的复工复产,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在我国经济双循环战略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而中欧经济合作将为疫情后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余波未平,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中国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通过实施应对世界经济演变的“双循环”战略,经济复苏稳步推进。14亿人同心协力,不忘初心,中国经济定能顺应历史大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

 

希腊

28日下午,希腊卫生部长基基利亚斯、公民保护部副部长哈达利亚斯、国家公共卫生组织主席阿库曼纳斯和雅典市长科斯塔斯.巴科扬尼斯举行会议后宣布5项措施,以抑制雅典市的新冠病毒传播,包括:在雅典市中心8个社区设立小型新冠病毒测试中心,这些中心将主要针对弱势群体和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病毒检测;在雅典新冠患者最多的地区加大快速检测的数量;为雅典无家可归者收容站和吸毒者收容所配备更多快速测试剂;新建两个收容站,为雅典市无家可归者提供更多床位,并确保隔离床位的数量;雅典市政部门、卫生部门与警队合作,落实各项防疫措施;雅典市政人员到街上为无家可归者采取病毒测试样本,并提供基本护理和卫生服务。

28日开始,希腊国家公共卫生组织在移民较多的地区,包括科普瑟里(Kypseli)、奥莫尼亚周边的库姆杜鲁广场(Koumoundourou)等地设置快速测试站。众多旅希华侨华人纷纷前往附近设点,参加免费新冠病毒检测。据悉,在上千个样本中,已经发现多宗新冠病例,其中包括几名旅希侨胞。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社会事务部长萨切娃(Denitsa Sacheva)表示,政府将从明年起提议最低工资提高6.5%,到332欧元(650列弗)。萨认为,收入增加不仅是政治的一部分,也是经济的一部分。

保皮罗戈夫急诊医院主任阿森·巴尔托夫:预计在未来两周内,冠状病毒病例将大大增加,保11月份COVID-19感染病例将达3万例。他补充说:把人们关在家里不是一个好选择,工作不能停止,目前有足够数量的病床供患者使用,但某些地区可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罗马尼亚

927日罗马尼亚地方选举投票于当晚21点结束。民调机构出口调查部分结果显示,首都6个区的区长位置只有一个归属社民党;现任社民党市长得票率落后于国家自由党和USR-PLUS联盟支持的独立候选人。社民党赢得克拉约瓦市长但丢掉了康斯坦察市长位置。

 

捷克

总理安德烈·巴比什计划在周三宣布紧急状态。政府通过决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通知众议院。众议院可以取消紧急状况。政府最多可以宣布紧急状态30天,此后只有在众议院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延长紧急状态。此次公布的措施将比春季温和得多。这些措施将针对教育和休闲活动,以使对经济的影响最小。捷克不会采取旅行限制措施,但邻国可能会对捷克采取这种措施。

教育部门的措施将在各地实施,为期14天。目的是将病毒复制数量从目前的1.2减少到1。这些措施将与下周一的紧急情况一样生效。红色和橙色区域的高中学生远程学习至少两个星期。幼儿园和小学不受教学中儿童人数限制的影响。多年制语法学校的低年级也是如此。决定对大学采取措施,在具有较高感染风险的地区,大学已经开始远程教学。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自101日起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措施如下:

1. 所有群众活动都将被禁止。婚礼,丧礼,洗礼和公共权力机构会议除外,但是禁止在婚礼之后进行庆祝活动。婚礼或葬礼上人数限制未定。

2. 餐厅的营业时间从早上6:0022:00,通过窗口出售食物的例外。马托维奇强调说:“在餐厅也必须戴口罩。”

3. 商店需要为每个客户留出10平方米的空间,两米的距离也将是强制性的,尤其是在收银机处。马托维奇说:“这些措施将由商店的一名员工控制,购物篮的数量也将受到限制。”

4. 如果在户外与人间距两米内,也必须佩戴口罩。马托维奇强调说:“警察也将更加大规模地控制这些措施。” 教室中的中学生也必须继续佩戴口罩。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劳动、就业、退伍军人事务和社会事务部宣布,截至今天,社会保护机构和成人及老人院中52名和15名工作人员确诊感染冠状病毒。

塞尔维亚政府教育、科技发展部和塞尔维亚大学学生会议(SKONUS)呼吁整个高校系统在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并遵守相关的流行病学措施。该声明强调,首先,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据预防高等教育中COVID-19的建议,在剧场,礼堂和体育室中分组组织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教育监察局将组织对高等教育机构的预防和咨询访问,加强监督并控制对这些机构上课,考试和预防冠状病毒的建议的遵守情况。工信部和SKONUS的代表在今天的会议上指出,他们坚持在非典型情况下组织远程学习,要遵循独立高等教育机构采用的组织此类教学的标准,同时还要遵守认证标准,以保持质量。教学过程。

 

立陶宛

立陶宛议会将考虑政府的建议,要求各个机构储备个人防护设备。周二提交了修正案,修正案指出要求各个国家部门、机构、经济实体和行政单位有义务不断储备个人防护设备的库存,并根据需要向员工提供这些设备。提案提交后,议会的47名成员投票赞成提案,3名代表投票反对,9名弃权,该提案将由议会委员会进一步审议。立陶宛卫生部长Aurelijus Veryga表示,对法律的修正旨在确保在第二波疫情发生时,各机构无需紧急地在市场上寻找保护措施。修正案还规定,在国家宣布一级紧急状态后,社会保障和劳工部可以将防护设备免费转移给非下属护理机构,例如老年人的私人护理院。储备个人防护设备的义务也将是卫生保健机构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条件之一。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ÜloKaasik省副省长埃斯蒂·潘克(Eesti Pank)表示,新冠肺炎的传播情况仍然使我们无法非常准确地预测今年的经济下滑将有多大。根据埃斯蒂·潘克(Eesti Pank)的预测,今年经济可能会下降5.7%至2%,而中央银行预测明年GDP的变化应介于4.2%至4.5%之间。在当前情况下,预测不是根据传统的经济关系作出的,而是根据病毒传播的速度和各国在预防病毒传播方面的选择来做出的。春季的经验是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必须大大阻碍经济活动。因此,我们对这些事态发展的方式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假设对爱沙尼亚的限制比春季较少,那么今年的经济下滑将达到4%,到2021年经济将增长0.2%。在这种情况下,预计2022年爱沙尼亚经济将加速增长。

 

匈牙利

匈牙利总理在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特朗普将赢得113日的美国总统大选、英国脱欧是英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勇敢决定。匈牙利不会走这条路,也不支持欧洲委员会提出的新的一揽子移民和庇护建议。关于匈牙利经济复苏,总理认为,匈牙利希望通过增加投资和减少税收来实现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只要匈牙利专注于投资,就会有工作岗位。

匈牙利外交部长近日会见了波兰外交部长。双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更好地在法律事务方面开展合作。此外,双方还提及了在抗疫方面的合作。匈牙利外交部长表示,101日后匈牙利还将继续保持从91日起开始实施的边境限制措施。针对此次延长限制的决定,匈牙利想要切断病毒的来源,因为在整个欧洲和周边国家,病例数一直都在增长。

 

 

 

【疫情的经济社会影响】

 

罗马尼亚

罗金融和经济学家表示,周日举行的地方选举结果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要小于议会选举,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对总体经济政策影响不大。此外,由于选举结果基本符合民众此前预期,外汇市场和政府证券市场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保加利亚

据欧洲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基金会(Eurofound)的一项民调显示,20204月至7月间,保民众对欧盟的信任度上升,由40%升至45%,但对保政府的信任度则由33%降至29%。欧盟民众对欧盟的平均信任水平由4月份的46%上升至7月份的51%,而对各国政府的平均信任水平则从48%降至46%。波兰是唯一一个政府信任度低于保加利亚的欧盟国家(26%-24%),但波兰民众对欧盟的信任度更高(51%-62%)。

据保金融科技公司Cash Credit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给54%的保加利亚人在工作生活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尽管近63%的保加利亚人保留了工作岗位,但64%月均支出下降,42%月均收入下降,同时,消费活动也大幅下降。疫情以来,52%的受访者平均每月减少了500列弗的消费支出。25%的受访者不得不利用以前积蓄,21%不得不依靠朋友或亲戚的资助来弥补日常开支。32%的受访者将继续依靠贷款,另32%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4个月内申请贷款。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刘作奎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顾虹飞、管世琳、边敏嘉、吴佳岳、刘江鸿

审核:刘作奎、管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