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9月09日)

欧洲视域下的阿富汗问题—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The Issue of Afghanist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urope—Report of the Regional Situation in CEECs

(No.183    2021.9.9)



疫情大数据


本期目录

专家观点:

1、简军波:阿富汗战争:欧洲的错误与教训?

2、原航:阿富汗局势与美国和欧盟: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3、贺之杲:阿富汗局势难掩欧美协调的分歧

4、钱颖超:欧洲视角下的阿富汗问题



域外研究: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局限与欧盟外交政策转变——西方撤离阿富汗后的影响


各国形势跟踪


专家观点



编者按:近期美国结束了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狼狈撤离,此事件给美国的欧洲盟友带来巨大冲击。欧洲势必对将美国撤离阿富汗之后的地区及国际形势、全球安全秩序有新的认识和观点。为此,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组织了青年理事,围绕欧洲视域下的阿富汗问题进行笔谈,在此与各位读者共同分享。



简军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员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阿富汗战争:欧洲的错误与教训?


 2021年8月,美国在经历20年阿富汗战争后,从这个山地内陆国家仓皇撤出其军队,让世人再次见证了最新一次帝国在“帝国坟墓”的惨败命运。作为追随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欧洲北约成员国,也遭遇了同样命运。尽管欧洲媒体和政治人物对此进行过各种不乏深刻的反思,诸如美国的自私自利、阿富汗政府的腐败无能、欧盟独立性的缺乏等等,然而终究未能触及问题的实质。有鉴于此,以下就欧洲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和应吸取的教训作一简要概括。


(一)欧洲的错误


第一,混乱的战争目标。在美国主导下,主要由北约成员所组成的联合部队在阿富汗战争早期目标是打击恐怖主义,即报复被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所包庇的基地组织核心力量。但当塔利班与基地组织被北约炸弹轰到山沟里后,尤其当2013年和2014年分别击毙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后,美国宣布取得阿富汗反恐胜利却并未撤军,而是继续占领阿富汗以进行民主制度和国家建设。当最后撤军前夕,美国总统又宣称美军任务不是为了“重建阿富汗”,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达过类似观点。因此,阿富汗战争的目标是反复和混乱的,这严重削弱了阿富汗战争的国际合法性与行动的一致性。这不仅是美国的错误,也是作为北约成员的许多欧洲国家的错误。


第二,强行民主移植。欧洲追随美国,不顾阿富汗的历史、文化、宗教和传统习俗,在一个完全未经历真正现代化、被逊尼派伊斯兰教极端思想所统治、基层被部族长老所控制、多民族基本势均力敌、军阀遍地的国家,强行推行现代选举制度,进行激进世俗化改革及在政治体制上塑造一个表面上的共和民主政府,这不仅不顾民意基础,也不尊重阿富汗的国家历史传统,及不考虑现实政治格局与生态,显得太过幼稚。在这点上,欧洲人也开始意识到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最近表示:“我们愚蠢地相信,西方自由民主的概念是可以输出的。……天真地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被重塑,也许,重塑一个国家需要更长的时间。”


第三,缺乏独立性。但凡欧洲北约成员国能在推翻塔利班政权或击毙塔利班与基地组织领导人后及时退出阿富汗战争,也不至遭遇今天更大的失败。但欧洲北约成员没有采取独立的立场,而是继续追随美国直到今天。欧盟也并没促进其参与阿富汗战争的成员国及早离开阿富汗。对跨大西洋关系重要性的无比强大的迷信像紧箍咒一样套在欧洲人头上,使之在安全问题上严重依赖美国,当美国失败时也一并品尝其苦果。至少,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养肥了国内军工集团及其附属资本,而欧洲人只是纯粹献出了宝贵生命和到头来化为泡影的大把大把的欧元,非常可惜。


第四,地缘政治的视角。在以反恐为名追随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美欧均很快以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待他们在阿富汗的行动。阿富汗没有石油,矿藏也不是吸引北约大兵侵入阿富汗的缘由,在“击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后继续战争的一个重要解释,就是欧美试图在西亚地区保持西方军事存在和政治主导地位。西方基于地缘政治视角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将俄罗斯、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等阿富汗周边“列强”吸引到相关博弈中,从而引发大国竞争和博弈,这完全无益于地区稳定和阿富汗本身的发展,最终违逆历史潮流。


第五,帝国主义世界观。早在2016年,时任英国外相的约翰·鲍里斯在一次演说中宣称:“为什么我们一直派我们的士兵去牺牲他们的生命?在这个国家出生的人中,有八分之一的人现在生活在国外……你会问自己,是什么推动了这种惊人的全球主义,这种援助工作者、记者、贸易商、外交官和企业家的流浪癖,因为无论这种感觉是什么,都不是仇外心理”。他将在过去10多年中英国人在阿富汗的丧生说成“不是为了帝国的荣耀,而是为了改善阿富汗人民的生活”。将自身吹嘘为圣人,付出牺牲是为了异国他乡的人,这种自我感动式的说辞完全掩盖了其虚伪的自利企图。无论是改造或“重建”阿富汗,这完全不反映包括欧洲人在内的西方人对阿富汗人的仁爱,只是反映出了他们对阿富汗主权的蔑视,对阿富汗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轻视,对其无辜平民生命的漠视,对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处理阿富汗问题权利的忽视,这是其陈腐帝国主义思维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延续和赤裸裸的展现。


(二)应吸取的教训


欧洲应从西方所犯的众多错误中醒悟过来,至少它可以趁此提升其“战略自主”。尽管有部分中东欧国家、北约领袖和美国并不赞同重建一个独立的欧洲防务力量,就像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代表博雷尔所重申的建立独立快速反应部队那样,尽管在事实上欧盟目前没有能力建立一个独立于北约的防务体系,但这种独立的特质与意愿应从追求战略自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和成长,并从防务领域“外溢”到政治和经济领域。欧洲从二战后所中断的“政治发育”应继续成为事实,面对一个日益战略东移的美国,欧盟唯一的选择是政治独立。


另外,欧洲也应从“民主移植”的迷思中觉醒过来。即使“长和平”与“西式民主”在西方世界存在正相关系,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就非常不确定。至少,西方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民主的局限性——它不能被强行嵌入,至少在短期内(即使有20年)不行。若作为价值观的“民主”不能移植,其他西方价值观念诸如“西式人权、法治、治理模式”等等也不能鲁莽地向其他国家,尤其对具有深厚与独特历史文化遗产的国家强制推行。以追求文明的多元共存、互鉴互荣来替代“文明的冲突”,才能免于再次出现阿富汗战争一样的失败,并避免由此带来的长时间的严重人道主义灾难。


最后,欧洲应放弃在认知历史谱系上已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帝国主义”世界观,以民族国家身份看待自身及其他国家。较之帝国主义世界观,民族国家的视角意味着对他国主权、政权、体制和文化的尊重。真正的仁慈不是肆意干涉,而是带着同情的理解以及在尊重其他国家民族情感和历史基础上开展国际协作;真正的牺牲不是发表各种伪善和冠冕堂皇的言辞后为了私利而侵犯它国,而是以人类一体的思想为真正提升包括本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共同认可的福祉所担负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


结语:重塑自身


如今,欧洲人正在试图做出“深刻的”反思,但是如果这种反思仅限于一些对技术操作手段的悔恨——加尼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训练有素的阿富汗政府军、巴基斯坦两面派的破坏性——它出自《经济学人》的反思,那么欧洲就无法真正从失败的阿富汗战争中获得真正有益的教训。欧洲的进步不取决于它与美国的关系,而取决于它的世界观和思想的重塑。是的,欧洲人不应试图塑造阿富汗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的思想,而应首先重塑自身的头脑。



原航(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阿富汗局势与美国和欧盟: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2001年美国及西方联军入侵阿富汗,2021年9月6日塔利班宣布阿富汗战争结束。发动这场战争的美国决策者和西方联军可能没有想到西方入侵者灰头土脸地撤出了阿富汗。历史总是相似的,然而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不总是被决策者们重视,这就是令人遗憾之处。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讨论阿富汗局势及美国和欧盟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现实主义视角聚焦实力和战争。古典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战争总是发生的原因在于人的局限性,常常是由于决策者们的冲动。冲动的根源有很多,例如对自身军事实力的高估、对战争代价的低估、对荣誉和胜利的狂热、对情报和风险警告等的误判和无视等。理论家们警告,战争进程一旦开启,情绪常常压倒理性判断,战争目标会变化,焦点会模糊,进而超出预想和控制,出现各种以外后果。毋庸赘言,20年阿富汗战争的历史进程为这个理论视角提供了丰富印证和注解。反过来,西方决策者们也并未认真听取理论家们的警告。2001年美国正处于相对权力的巅峰时刻,自比罗马帝国的心态世人皆知,而彼时欧洲一体化亦高歌猛进,风头正盛。正是巨大的实力差距带来的傲慢和无知导致了战争冲动。


战争止于何种情况?古典现实主义者们没有明确回答。他们希望人类的道德、国际共同体发展带来的归属感和规范来约束战争冲动。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历史上的战争常常是止于一方因战争代价高昂而无心再战之时。阿富汗战争也不例外,只不过这场战争由于目标从反恐到推翻政权再到改造阿富汗的变化,终因旷日持久而草草收场。武力胜利者的傲慢和自信膨胀导致其焦点模糊和对自身力量的反噬。这时,结构现实主义者也许会强调国际上的均势制衡,即其他力量的制衡。然而,过去20年,美国领导的西方联盟客观上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对手制衡。于是我们看到,美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军队连续卷入数场战争,直到一部分力量被消耗掉而偃旗息鼓。因此,现实主义的古典派和结构派给我们的启示是,阿富汗战争是西方在巅峰时刻中过度膨胀未遇敌手酿成的后果,也是其自我约束的失败。与其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场,不如说巨兽常常是被自己庞大身躯压垮的,被自己的野心和冲动消耗殆尽的。


美国和欧盟是否正确地吸取了教训?冷静观察得到的答案是,没有。美国和英国的一些政客依然在为这场战争、不光彩的撤退和后果极力辩护。他们要么推卸责任,将撤军混乱归因于判断情报失误,要么将责任推卸给国内政敌和阿富汗前政府。显然,他们的野心、傲慢、无知和鲁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将来会在这些深层次的维度上有变化。同时,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反思。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承认,阿富汗的撤退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失败”。欧洲人讨论了一些教训,例如西方内部协调不力,美国未与欧洲盟友及时沟通,美国不可信赖,欧盟应该加速建立其战略自主等等。米歇尔总结道,欧盟要增强符合其利益和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行动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主题似乎尚未得到欧盟方面的重视和深刻反思,那就是,欧盟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看待国际社会,如何看待非欧洲的文明、文化和传统?


下一步要干什么?美国和欧盟的政客当然不会公开承认阿富汗乱局是他们制造的。现在政客们在忙着推卸责任,而且企图让别人承担后果。欧美高唱大国责任,自己却并不情愿接收难民,而且多年来在各地不断制造乱局导致层出不穷的难民。这是一个荒唐的逻辑。欧盟反思的结果是企图加强共同防务、组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来应对乱局。但其实让拳头更坚硬,不一定能解决乱局。欧盟的这些想法恐怕是杯水车薪,是治标不治本。如果欧盟不改变追随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在企图强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以改造别国的道路上恣意妄为,那么一个乱局结束了另一个新的乱局又出来,无穷无尽。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并未终结,文明的冲突更可能是被美欧等西方势力制造、挑衅和激发出来的。


欧盟未来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解铃还须系铃人。出路在于欧盟深刻反省自己的问题,不仅仅是反思阿富汗问题,而是反思多年来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欧盟应认真思考自身定位和对待非欧洲文明、文化和传统的方式。然而,欧盟将来真的会深刻反省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吗?至少目前我们没有看到显著迹象。但是,理论家们基于历史研究而得出的一些警告并非无稽之谈,即决策者们的冲动常常会引发冲突,而这些冲动容易由野心、傲慢、无知和鲁莽引起。如果欧盟将来有了一个战略自主标签下的强大拳头,那么这个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警告绝非可有可无,而美国就是前车之鉴。

贺之杲(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阿富汗局势难掩欧美协调的分歧


阿富汗局势正吸引全球各国的目光。喀布尔机场遭遇恐怖袭击,死亡人数升至近200人。阿富汗恐袭之后,多国谴责喀布尔机场恐袭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邀请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举行会议讨论阿富汗局势。尽管欧美各国都谴责恐袭事件,似乎达成了共识,但难以掩饰欧美内部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分歧。


在拜登上台后,欧美协调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一定程度的效果,至少在较大程度上弥合了特朗普时期的欧美裂痕。但是,阿富汗局势似乎正吞噬着欧美协调的微弱效果。这意味着阿富汗局势成为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新场域,也将是欧美协调效果的验金石。


其一,欧美在阿富汗撤军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在美国积极推动美军撤离阿富汗的同时,部分国家持不同意见。比如,捷克共和国认为北约从阿富汗撤军是一种“背叛”。德国基民盟总理候选人阿明·拉舍特认为“美国撤军是北约自成立以来经历的最大灾难”。欧盟对外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认为撤军是“对阿富汗人民、西方价值观和信誉以及国际关系发展的灾难”。此外,有消息称美国与荷兰德国在喀布尔机场的撤侨行动中出现不和睦事件。并且,欧盟希望美国延长撤离期限,但拜登政府不会做出让步。


其二,欧美在如何面对阿富汗新政权上并未达成共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称塔利班是恐怖主义组织,并推动对塔利班实施新制裁。拜登认为是否制裁将取决于塔利班的作为。法国也提出承认塔利班政权的五大前提。德国与塔利班举行了首轮会谈,并且默克尔赞成和塔利班谈判,但不会签订无条件协定。尽管G7在关于阿富汗的峰会上同意和塔利班打交道的路线图,但是同塔利班开展对话更多是权宜之计,是保障喀布尔机场的安全,确保空中通道的畅通,以便各国顺利撤出本国公民和当地雇员。接下来,为了更好的应对阿富汗问题,G7平台可能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可能还是要纳入到联合国框架以及G20平台来讨论。


其三,欧美国家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以德国为例,默克尔承认德国政府低估了阿富汗局势的发展速度,误判了局势。德国绿党、选择党、自民党、左翼党等在野党对现政府提出批评意见,认为政府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政策是失败的。德国外交部长与情报部门也出现争执,都将矛头指向未能准确判断阿富汗局势。在德国大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窗口下,阿富汗问题可能成为影响德国大选走势的一个风险点。


阿富汗局势放大了欧美内部、欧美国家内部的不同声音。阿富汗不仅仅是地区安全议题,还涉及到难民、人道主义援助等议题。面对本已沉重的难民压力,欧盟是否再次有能力和医院接受更多的难民,能否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安置阿富汗难民。面对美国战略调整,欧盟是否有意愿加大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竞争。面对阿富汗新出现的恐怖事件,欧美如何处理反恐战争与促进民主、国家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关系。当前的阿富汗局势表明“外部势力强行推行其政治模式的政策是行不通的”。总的来看,欧盟在阿富汗问题上一直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尚未能发挥独立于美国的角色。这些观点多多少少暗含着欧美之间的差异,不仅是欧洲对拜登政府的批评,更意味着欧洲人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怀疑。因此,对部分欧洲国家而言,欧洲必须加强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战略自主能力。但是,欧洲战略自主是在与美国和北约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还是在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实现。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并评估阿富汗局势,共同为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欧美对阿富汗态度不仅基于阿富汗塔利班的政策落实情况,还依赖国际社会特别是中俄等大国的合作协商,更需要阿富汗在内部建立开放包容的政治架构和在外部施行温和稳健的外交政策。因此,阿富汗的和平重建离不开阿富汗内部团结合作以及国际社会的沟通协调,也离不开塔利班与各类恐怖组织的彻底切割以及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的国际环境。

 

钱颖超(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欧洲视角下的阿富汗问题


近期,美宣布从阿富汗完成撤军,标志着美长达20年的反恐战争以失败告终,也使欧盟等美传统盟友深受震动,进而引发对美全球领导力的质疑和对西方民主输出的反思。


一、美超级大国地位不保。英国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等曾要求美延长在阿军事存在,以确保所有外国公民和支持北约行动的阿富汗人撤离,但遭到美方拒绝。美在撤军中表现出的一意孤行和自私自利使欧洲盟友深为失望。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美国不再被视为超级大国,因为它不愿意在阿富汗坚持下去。”英国前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称,美英特殊关系已经出现了“一条危险的断层线”,喀布尔撤军行动完全是灾难性的,而英国从头到尾是被迫加入撤军队伍的。北约前秘书长夏侯雅伯明确表示,阿富汗应该成为欧洲的一个教训,我们所知道的跨大西洋关系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二、西方民主输出不可行。近20年来,欧盟已向阿富汗提供了40多亿欧元的发展援助,欧洲多国参加了美领导的阿富汗军事行动,德国在阿部署了超过15万军队,但此次撤军使欧所有心血化为乌有。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参加欧盟成员国外长非正式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坦承,阿富汗乱局是“西方价值观的溃败”,留下的教训是“民主和自由是无法输出的”。马克龙声称,利比亚和阿富汗局势表明,“民主或政府不能从外部或通过武力强加于人”。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表示,在很多情况下,西方的军事干预是出于国内政治需要,总是试图将西方民主模式和政治制度作为最佳解决方案对外输出,而不考虑有关国家历史、经济、社会、种族等具体国情,将给这些国家带来伤害。


三、欧洲安全难题不容忽视。阿富汗局势迅猛发展令欧洲始料未及,德、法等多国领导人公开承认对阿局势出现误判,有关国家紧急召开外长、内政和司法部长等特别会议,聚焦阿富汗变局,商讨反恐、难民等安全议题,强调欧洲应增强战略自主权,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博雷利表示,阿富汗的混乱撤离为欧盟敲响了警钟,警示欧洲需要发展独立于美国的军事能力,敦促欧盟建立一支5000人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此外,欧洲诸国宣称将加强边境保护,防止2015年难民危机重演,但在难民安置方面尚未达成共同立场。英国外交大臣拉布表示,决不能让阿富汗危机破坏该地区的稳定,各方为阿富汗难民提供帮助至关重要。英国政府已宣布,向联合国难民署以及其他人道救援组织提供1000万英镑,资助其在阿富汗邻国边境设立避难所和卫生设施;将向阿富汗周边邻国提供2000万英镑,助其收容阿富汗难民。奥地利、捷克和丹麦坚持只在当地提供援助,本国不接受阿富汗难民。经过一再协商,各国勉强同意,成员国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安置阿富汗难民,优先考虑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


阿富汗变局对欧冲击巨大,欧面临的难题不少,未来挑战依然严峻。


一是难民难“堵”,后遗症堪忧。长期以来,难民潮一直是欧难以杜绝之患。过去十年间已有63万阿难民抵达欧盟,随着阿富汗政权更迭,大量难民外涌,欧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尽管欧盟试图通过援助阿富汗周边国家、修建边境墙等措施加强封控严堵,但此非长久之计。特别是希腊等处于难民潮前沿国家,其国力有限,接纳难民意愿不足,在难民治理、责任分担等问题上同法、德等冲突恐将更加激烈,进一步挑战欧盟稳定和团结。


二是援助难“久”,阿富汗重建不易。尽管欧高调支持援助阿富汗,但囿于各方因素,援助能否及时到位存在疑问。欧盟虽表示将在喀布尔设立“联合代表处”,方便欧盟成员国统一与塔利班接触,但博雷利还提出了5个接触预设条件:第一,阿富汗不会成为向其他国家输出恐怖主义的基地;第二,尊重人权特别是妇女权利、法治和媒体自由;第三,推动阿富汗各政治力量之间的谈判,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和代表性的过渡政府;第四,保障人道主义援助自由进入阿富汗;第五,塔利班遵守承诺,允许外国公民和面临危险的阿富汗人离境。目前塔利班尚未对此进行明确回应,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双方博弈仍将持续,欧在阿富汗重建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是未知数。


三是美国难“靠”,欧洲需另觅出路。阿富汗变局给欧最大的教训是不能再以美马首是瞻。欧深刻认识到美撤军后意味着地区权力格局将重新洗牌,图谋在“后撤军时代”占据主动。博雷利及一些欧盟政客一度炒作所谓“阿富汗落入塔利班是中俄的胜利”,英皇家三军联合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等撰文称,阿富汗的溃败严重损害西方声誉,如果中国成功联合地区国家实现阿局势安全问题,将证明其有能力提供替代方案,解决美西方军事占领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国可能成为终级战略赢家。对此,欧不甘坐视放任,近期欧盟已表示将加强与巴基斯坦、伊朗、塔吉克斯坦以及土耳其等国的合作,探讨下一步应对措施,显示其对阿“路线图”仍在规划中。



域外研究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局限

与欧盟外交政策转变——西方撤离阿富汗后的影响


2021年8月31日,CEPS欧盟外交政策研究员扎卡里·派金(Zachary Paikin)在其网站上发表题为《阿富汗、欧盟外交政策和自由秩序的未来》的文章,现编译如下:


美国在阿富汗20年战争的结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个问题:西方国家建设和干预主义时代是否真正的结束。自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参与总统选举以来,人们越来越担忧“自由国际秩序”的命运。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对国际秩序和世界秩序之间的区别进行概念上的澄清,这不仅仅是语义或学术问题。如果过去二十年被视为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插曲”,那么这种区分对后冷战时期欧盟外交政策的内容具有实际意义。


国际秩序和世界秩序之间的一个不同与范围有关:后者一直是全球性的,而前者可能仅限于选定的一组国家。这种分组可能是地理上的(如区域秩序)或政治上的(如冷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集团)。然而,一个更大的不同涉及广度:虽然国际秩序主要关注国家间行为间建立的可预测的规则,但世界秩序旨在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这种概念上的区别有助于澄清自由国际主义的局限性。


自由国际主义的局限


鉴于当今世界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自由主义难以发挥世界秩序的作用。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从其根源——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有界限的共同体,演变成为全球政治和经济改革提供明确方案的项目。不同于法国大革命后两个世纪中自由主义的崛起,这标志着建立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第一次尝试,也解释了该项目的短暂生命周期。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冷战后欧盟扩张的逻辑:一个更大、更多样化的共同体需要更强有力的规则和更深层次的一体化。


随着西方社会变得更多样化,自由主义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普遍意识形态而不是既定文化价值体系的补充。然而,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表明,当自由国际主义被用于建立世界秩序的项目、而非国际秩序时并不具有普遍吸引力,诸如现代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崩溃留下一个经济上一体化、政治上多元化的全球国际秩序。因此,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能否得到挽救,即这种国际秩序能否保持自由主义特征,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标准的国际秩序只需建立可预测的规则,但全球层面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具有自由主义性质的霸权国家;(2)虽然还达不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门槛,但大力支持自由主义规范。仅靠强有力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构成自由的国际秩序,否则“自由的国际秩序”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两个术语就没有区别。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规则的破坏(例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和缺乏对全球经济和国内政治有效管理(例如2007-2009年经济大衰退和2021年1月6日冲击美国国会大厦)而削弱。在这之后,尽管美国仍保持全球最强大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地位,但无法想象俄罗斯与中国会满足于以美国领导为基础的秩序中的次要伙伴地位。


人道主义干预和保护责任等自由主义准则也因与政权更迭有关而受到损害,比如2011年北约推翻利比亚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ar Gaddafi)政权。换言之,西方干涉主义在世界秩序和国际秩序层面上的合法性已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使用民主的语言来表达其要求——比如中国宣称支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民主虽然在全球陷入困境,但以历史的标准来衡量仍然是普遍存在的。


对欧盟外交政策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欧盟的外交政策已从自由世界秩序转向了弹性的概念,而不是一刀切的民主推广。欧洲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贡献取决于欧盟选择促进自由主义规范的合法性,以及促进的方式。2021年秋天,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将召集举行民主峰会,欧盟成员国可能借此机会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但首先,欧洲人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存续是否是欧盟的核心利益?一方面,在国内维护自由价值观是欧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这是其当前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全球推广自由规范可能服务于一个战略目的:它不仅进一步加强自由话语在世界政治中的相对主导地位,而且还有助于为欧盟提供安全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大国竞争(持有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代,自由规范的推广可能会削弱各国基于规则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弹性对于欧洲的利益可能更为重要。


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之后,自由世界秩序的失败以及自由国际秩序面临的局限性要求成员国对其集体利益和优先事项进行排序。这将超越关于欧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参与者的争论,除了加强多边机构和促进共同规则外,还需讨论欧盟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国际秩序中。


                                                  (编译 边敏嘉)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据希腊《中希时报》微信公众号消息,当地时间9月6日,希腊卫生部初级保健秘书长马里奥斯·希米斯托克利斯宣布,从当地时间9月14日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约28.5万人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进行第三剂加强针新冠疫苗的在线预约。

6日,希腊国家疫苗接种委员会主席玛丽亚·西奥多里杜在疫情通报会上说,希腊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院中的居民和工作人员也将会被陆续纳入需要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人群范围。她还指出,目前年龄在12到17岁的青少年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明显增加。她呼吁学生家长在学校重新开放前长积极选择带孩子接种疫苗,已避免发生校园感染。

根据希腊官方的统计,截至6日下午,希腊已有578万人完成了疫苗接种,这意味着55%的希腊人已经获得了保护。


立陶宛

立陶宛政府周三取消了城际公共汽车和火车上的乘客必须持有新冠疫苗证书的要求,并暂时允许经过病毒测试但未接种疫苗的学生参加讲座,该决议计划在下周开始实施。

卫生部副部长奥斯拉·比罗蒂内·莫蒂耶朱尼表示:“这将适用于所有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渡轮和火车。”同时,她指出,乘客将被要求保持安全距离并戴口罩。

该副部长指出,一些学生未能在学年开始前及时接种第二针疫苗以培养完全免疫力。对病毒没有免疫的学生,直到10月15日前,都可以每7-10天免费进行一次检测,而在那之后,他们必须进行付费检测才能上课。


爱沙尼亚

当地时间9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就爱沙尼亚拒绝向一名俄外交官发放签证一事,向爱沙尼亚驻俄罗斯大使提出强烈抗议。

8月30日,爱沙尼亚拒绝签发一名俄罗斯外交官的入境文件,以此作为对此前一名爱沙尼亚外交官被俄罗斯驱逐的回应。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局势升级的责任方在爱沙尼亚。俄罗斯没有发动“签证战争”,而是爱沙尼亚在今年1月没有任何理由地驱逐了俄罗斯外交官。今年7月爱沙尼亚领事在圣彼得堡从事间谍活动被当场抓获后,俄方要求停止这种循环制裁的呼吁也被忽略。

扎哈罗娃指出,俄方已多次警告爱沙尼亚,如其继续执行恶化关系的路线,俄方将不可避免地进行对等回应,对爱沙尼亚驻莫斯科的外交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保加利亚

欧盟委员会近期通过了绿色债券框架协议,从而朝着发行高达2500亿欧元绿色债券的目标迈进了一步。这笔资金约占“下一代欧盟”复苏计划总资金的30%。该框架协议将确保筹集的资金将用于绿色项目。第一批债券预计将于10月发行。委员会还审查了今年复苏资金计划,重申打算发行价值约800亿欧元的长期债券。


罗马尼亚

罗通社9月2日报道,罗欧洲投资和项目部长吉内亚日前宣布,欧盟委员会已确认通过REACT-EU计划向罗提供4.838亿欧元资金。其中,2.838亿欧元将用于新冠肺炎危机背景下医院、社区中心和学校卫生设施的改善,其余两亿欧元将用于提高能效和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

吉内亚表示,预计在未来几周内,欧盟委员会将进一步批准REACT-EU项下资金,年内罗可获资金总额预计将达13.2亿欧元。其中,竞争力运营计划有望获得5.5亿欧元,人力资本运营计划有望获得2.34亿欧元,弱势群体援助计划有望获得5600万欧元。

REACT-EU(凝聚与区域复苏援助计划)是NextGenerationEU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增强医疗保健系统韧性、保持和创造就业(特别是为年轻人)、支持最弱势群体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运营资金和投资支持,来弥补应急措施和长期投资之间的差距。


匈牙利

据辉瑞公司7日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本周又有一批超过25万剂的辉瑞疫苗运抵匈牙利。据悉,这是该公司向匈牙利运输的第38次疫苗货物,累计交付了超过850万剂疫苗。

截至目前,辉瑞公司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已持续向匈牙利供应疫苗8个多月。该公司在2021年第一季度向匈牙利运输疫苗150多万剂,第二季度运输了超过460万剂,第三季度则将运输320万剂。

 辉瑞公司预计到2021年年底将向全球运输30亿剂疫苗,截至目前已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和运输了超过12亿剂疫苗。

捷克

7日,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发表联合声明,反对接纳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捷克总理巴比什在捷克东南部的莱德尼采城堡会见奥地利和斯洛伐克同行库尔兹和黑格尔后,三国发表了共同声明。捷克总理巴比什表示,欧盟没有阿富汗难民的容身之地,而应该帮助他们留在自己的家园。

捷克卫生部长亚当·沃伊杰赫 (Adam Vojtěch) 本周二表示,捷克共和国正处于另一波冠状病毒流行的边缘。随着 9 月学校开学以及经过数月封锁后社会恢复正常,这种情况是预料之中的。他说政府预计 COVID-19 病例的数量将继续上升。捷克总理表示,可能的新防疫限制将是地方性的,但排除了再次全国范围防疫封锁的可能性。


波兰

目前波兰每日感染人数保持增长趋势。波兰专家和医生强调,第四波新冠疫情对已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人都有危险。波兰卫生部部长Adam Niedzielski表示:“波兰疫情开始失去稳定性。本周三感染人数比上周三增长56%,达到350例。我们不可以忘记,完全接种的人也可以被感染,但第四波新冠疫情不会对医疗系统造成过大负荷,因为50%的波兰人已经完全接种疫苗”。

波兰医学委员会表示,免疫力低的人可以接种第三剂疫苗。波兰卫生部部长Adam Niedzielski说:“第三剂疫苗接种是安全的,接种时间应该不早于完成全面接种后的 28 天。为了获得第三剂疫苗接种,需要进行确认接种疫苗后缺乏抗体的身体检查,然后向医生申请接种。第三剂疫苗接种不会自动进行。第三剂疫苗接种的行动从9月1日开始”。波兰政府将为有资格接种的人群提供便利申请渠道,避免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新冠后转为重症。

目前可获得第三剂疫苗接种的人群包括,接受抗癌治疗、器官移植后、感染艾滋病毒(HIV)、服用减少免疫力药物和接受透析疗法的人。波兰卫生部长强调说,第三剂疫苗接种取决于医生的建议。目前欧洲药品管理局对于普通人的第三剂疫苗接种还没有作出认可决定。

波兰卫生部部长强调说,波兰政府在夏季已做好应对第四波新冠疫情的准备工作。如果波兰疫情状况明显恶化,地区医院设备可以从6000张新冠床位增加到1.2万张新冠床位。此外,临时医院可能会恢复运行。


克罗地亚

今年夏天,流行病学家表示进入秋季后,大约有70%的人会接种疫苗,但在克罗地亚,疫苗接种是蜗牛的速度——而且政府似乎也没有机制可以激励人们。卫生部长表示接种速度慢主要是经济成本太大,因为新冠导致的检测、治疗和病假成本分别达到20亿库纳和7亿库纳,。同时在克罗地亚,目前约有一百万剂疫苗在冰箱里等待着,但是却没有人想要接种疫苗。在过去的两周里,住院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这些人中约有90%没有接种疫苗。


塞尔维亚

7日,塞尔维亚卫生部国务秘书米尔萨德( Đerlek )表示,鉴于当前塞国内疫情加剧的情况,危机工作人员小组将推出两项新措施来抑制新冠疫情,分别是引入新冠肺炎通行证和减少聚会人数。

德国已将塞尔维亚列入新冠疫情高风险地区,已接种欧洲药品管理局 (EMA) 规定的辉瑞、阿斯利康、莫德纳和强生新冠疫苗的塞公民可以入境德国。


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当地时间9月2日在执政的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大会上宣布了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新内阁将由16名成员组成,其中12人为女性。

根据新内阁成员名单,上一届内阁中有8名部长将留任,包括欧洲和外交事务部长奥尔塔·扎卡、内务部长布莱迪·楚奇、国防部长尼科·佩莱西等。前经济部长阿尔本·阿赫梅塔伊将出任副总理,前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主席乌尔西·马尼亚将出任司法部长。新内阁中将有3名新部长和3名新国务部长。

新一届内阁成员名单需获得议会批准。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在今年4月25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在议会140个席位中获得74席,获得单独组阁权。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鞠维伟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