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与俄乌冲突系列专题(九): 克罗地亚对俄乌冲突的看法

导言:2022年3月10日,“中东欧国家与俄乌局势”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正如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在致辞中指出,俄乌冲突使中东欧国家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与冲击,中东欧国家的决策也会影响、甚至决定这场冲突的走向、进展和演变。中东欧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东欧国家的态度十分重要。与会专家从各自深耕的中东欧国家出发,从政府、媒体、智库、民众等多个层面对俄乌冲突反应和相关影响进行分析。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将陆续发布与会专家的发言内容,供广大读者分享。


徐恒祎、王晓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


总地来看,随着事态不断发展,克罗地亚作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在行动上与欧盟保持着高度一致——在谴责俄罗斯并实施制裁的同时,积极为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克罗地亚议会特别通过了《关于乌克兰宣言》、为乌克兰提供物资和武器装备、成立了专门的跨部门难民工作组救助入境的乌克兰难民,还将遵照执行欧盟出台的一系列对俄制裁措施。在民间,包括首都萨格勒布在内的多地民众举行了挺乌反战的集会,各地民众积极投身对乌克兰难民的救助,甚至有克罗地亚公民以志愿军的身份自发奔赴前线。


克罗地亚之所以秉持这种立场,首先是基于克乌两国的友好关系,以及两国在建国历程上的相似之处。克罗地亚和乌克兰均为欲摆脱地区大国控制、谋求政治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前加盟国”。历史上,克罗地亚在1991年单方面宣布独立、脱离南联邦,而乌克兰正是当年第一个承认克罗地亚独立身份的国家。对于当时深陷战争泥潭、急需国际承认的克罗地亚来说,乌克兰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在此时,支援乌克兰对克罗地亚自身国家身份的表达也起到很大作用。近年来两国交往密切,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相互致电,还设有双边经济和军事技术的合作委员会。因此,克罗地亚的态度符合其一直以来的政治立场。


第二,自独立以来,克罗地亚一直将回归欧洲作为外交政策中的优先事项,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更是近年来的重大战略目标。克罗地亚与欧盟保持协调,在对乌、对俄问题上极力表现出步调一致的积极态度,也是实现其自身利益和战略部署的现实需求。


第三,俄乌冲突下的难民潮为克罗地亚带来了新的潜在机遇。克罗地亚长期以来是移民净输出国,高素质劳动力短缺。而乌克兰国民整体素质较高,且克乌两国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多有相似之处,能够较快适应环境。改善社会环境、为战争难民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方式,也将是克罗地亚政府接下来的议题。


然而,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和总理普连科维奇的表态却出现了分歧。实际上,两人的分歧是克罗地亚党派博弈在政治热点问题上的又一延伸。米拉诺维奇来自中左翼的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普连科维奇来自中右翼的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虽然双方针锋相对,但并未影响克罗地亚挺乌反俄整体立场。


至于俄乌冲突对克罗地亚的影响,最主将体现在经济领域,其中最迫切、最影响民生的当属能源问题。克罗地亚目前对能源的外部依赖仍较为严重,进口天然气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俄罗斯。目前,汽油石油价格上涨已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显著的影响。第二,不少克罗地亚企业都有俄罗斯资本的投资和持股,这些实体可能需要一定的重组,避免造成更大的金融风险,但目前来看尚在可控范围内。第三,目前已经因新冠疫情受到重创的克罗地亚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将受到进一步打击,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相互禁飞还将持续影响克罗地亚的游客到达量。第四,前文提到的难民问题虽为克罗地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虽然克罗地亚积极投入物资进行难民救助,但有多少难民会最终选择留在克罗地亚还是未知。


此外,克罗地亚可能还会在现有俄罗斯禁飞区的基础上加强自身防空系统,并向欧盟及北约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庇护。当地时间3月10日深夜,一架无人机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坠毁并引发爆炸,但未造成人员伤亡。据克罗地亚国内媒体发布的新闻显示,该无人机经过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领空,最后在克罗地亚坠毁。无人机为谁所有、如何做到穿越多个北约国家领空、被防空系统记录却毫未受阻以及为何在克罗地亚境内坠落的原因尚不明确,但该事件已经引发了公众恐慌和一系列阴谋论。克罗地亚政府已经正式展开调查,总统和总理均公开对北约表示不满,认为集团内部需要更加密切的合作。


(篇幅所限,注释略)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