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系列专题(三):推动重庆-中东欧地方合作的五点建议

导言:2022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十周年,十年来合作机制切实推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多边的务实合作,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乌冲突造成中东欧地区严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这同时也考验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合作的深化发展。为此,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约请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撰写了系列文章,在此与读者分享。



严伟涛,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中东欧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坚持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近年来,重庆积极应对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各种挑战,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中东欧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重庆积极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地方合作,助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共赢。


一、重庆—中东欧地方合作日趋深入


近年来,重庆积极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机制建设,大力推动重庆-中东欧国家在经贸、物流、抗疫等多方面扩大合作,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友好交往日益密切,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领域持续扩大。


一是重庆积极参与政府间交流合作。2021年2月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全体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重庆分会场以“云”参会的方式同步进行,市政府副市长及市政府相关部门出席。2021年4月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在重庆外事大楼举行庆祝维谢格拉德集团成立三十周年招待会,匈牙利驻华大使、波兰驻成都总领事、捷克驻成都总领事及相关部门出席活动。


二是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共克时艰,通过“云会议”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捐赠医疗防护物资等方式共同抗疫。重庆首先开行了中欧班列“中国邮政号”专列,为国际援助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物资保障通道,畅通了国际医疗防疫等应急物资的运输,成为国际合作抗疫的“生命通道”。


三是科技文化交流频繁。新冠疫情下,国际人员来往困难,但重庆—中东欧国家仍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科技文化交流。2021年4月,中国(成渝地区)—匈牙利创新合作大会在重庆举行。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与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签署《中国(重庆)—匈牙利科技创新战略谅解备忘录》,8项成渝地区和匈牙利的创新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会议通过“易智网”在中匈两国同步直播。2021年3月“匈牙利1848—1849年革命及独立战争173周年”纪念仪式在重庆举行。2021年10月第十届中国西部匈牙利文化节布达佩斯之秋FRAGMENT片段》伊姆雷·金斯基(Imre Kinszki)个人摄影展在重庆成功开幕。2021年12月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与香港维岸画廊共同主办的“抽象双重奏一木兰与阿提拉·珂纽重庆双人展”成功举行。


四是中欧班列(成渝)处全国领先水平。中欧班列(成渝)是中欧贸易间不可替代的战略通道,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共计开行折算列超4800列,开行量占全国比例约30%,运输箱量超40万标箱,回程占比超50%,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截至2022年1月,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中欧班列(成渝)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在面临俄乌冲突和国内疫情双重交织的严峻形势下,2022年3月再次成功测试欧洲回程邮包运输,为国际邮包双向、稳定、快速流通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3月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运输国际邮包超2600万件,货值近20亿元,运邮总量处于全国中欧班列领先水平。


二、推进重庆—中东欧地方合作建议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以中欧班列为纽带,稳步推进重庆—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拓展双方在商贸物流、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此,就进一步深化重庆—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挑战,保障中欧班列稳定运行。积极应对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在危机情况下的稳定安全优势,保障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扩展业务范围,为中外客户提供安全的物流通道,以中欧班列(成渝)为载体,助推重庆—中东欧国家经贸物流合作。要密切关注当前国际局势,持续保持与沿线国家的信息沟通,随时掌握局势变化,要加强沿线铁路协调联动,强化运输安全保障,确保班列运输安全。要完善中欧班列(成渝)在欧亚地区运行线路及网络,做好线路备选预案,为中欧班列(成渝)安全运行提供多线路选择方案。


二是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加强重庆与中东欧国家在铁路、航空等方面合作,构建起“欧洲—重庆—东南亚”通道网络。鼓励重庆物流企业在中东欧国家设立分拨网点,吸引中东欧国家工业品和特色农产品运输到重庆,并以重庆为国际物流集散中心,拓展中国中西部市场。以成渝经济圈建设为依托,加强与四川的合作,共同提升中欧班列(成渝号)的影响力,进一步降低中欧班列运价,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逐步构建起以成渝为运营核心的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三是加强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都是农产品生产国,对农产品贸易有明确的需求,是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核心关切内容。重庆可以积极面向中东欧国家,引导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品种试验示范、农业投资合作等全方位农业合作。以重庆港为依托,建立“中国—中东欧”优质农产品快速免检通关绿色通道,提高农产品通关效率,扩大双方农产品贸易规模。推动“重庆—中东欧”双向农业投资,通过共建“重庆—中东欧农业合作园区”,双方的农业企业可以在种养殖、深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延伸双方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各自优势农产品进入对方市场便捷度。


四是强化科教文旅等多方面合作。依托“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与更多的中东欧国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渠道,推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重庆转化落地。支持“重庆—中东欧”双方文化组织和团队积极开展文艺展演活动,鼓励双方博物馆合作办展,推出“重庆—中东欧”历史文化系列展示。开辟中东欧专门旅游线路,鼓励双方游客互动。


五是积极培养语言等紧缺专业人才。邀请中东欧国家高等院校在重庆开展匈牙利语、斯洛文尼亚语等中东欧语言教学,培训精通两地文化、政治、法律等多方面问题的复合型人才。鼓励重庆职业院校联合相关企业到中东欧国家办学,开设“鲁班工作坊”“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加强“本土化”员工培养培训。大力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鼓励双方有条件的科研、高校和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培养人才。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