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雨:中匈人文交流回顾与展望


李思雨,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匈牙利语助教:


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启动10年来,中匈双边关系在各领域的密切程度日益提升,呈现出全面性、深入性和高水平发展的特征。除经贸、能源、基建等领域,中匈人文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推进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是国家间增信释疑、文明间交融沟通、国民间理解友好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过去十年中匈人文交流的经验与成果,展望未来两国的人文交流趋势,以期持续加强在双边、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欧合作等框架下的互利合作,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艺术


过去十年间,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不定期举办有关中国艺术的展览,例如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摄影展、中国古代珍宝展览、兵马俑展览以及中国书法与绘画展。中国也举办了匈牙利当代艺术展、茜茜公主与匈牙利展、19-20世纪匈牙利绘画(临摹品)展、匈牙利电影展、匈牙利书籍艺术展、匈牙利民间艺术展等。显然,两国间的艺术交流频繁、多样且高规格,两国人民对彼此艺术的理解、欣赏与尊重,生动诠释了“艺术超越国界”的精神。


教育


目前中国开设匈语专业的高校已有十余所,国内多所高校与匈牙利高校展开了校际合作。黑龙江医药大学于2010年在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设立了分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自开设以来,每年双方互换留学人员200名,资助学生赴双方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涉及工程、信息技术、经济学、医学、艺术及商业管理等学科领域。匈牙利现已有四所孔子学院和两个孔子学堂。匈牙利的匈中双语学校是中东欧唯一同时使用当地语言和中文教学的全日制公立学校,近年来匈牙利高中生在毕业考试时已允许把汉语作为外语考试科目。因此,中匈两国积极开展的教育合作交流卓有成效,成为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的最直接途径。


科创


2022年5月11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会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宣布了首批合作伙伴名单,匈牙利也在其中,国内几所高校与匈牙利等10个中东欧国家近20家机构签约共建相关领域的国际联合实验室,匈牙利也期冀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与中国的大学和科技型企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2021年10月,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科技成果洽谈会匈牙利专场暨智慧匈牙利巡回展在宁波举办,22家匈牙利企业携最新科技成果亮相展览,主要聚焦于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运动、智慧移动及智慧休闲等6大类别;2021年9月,中国(贵州)—匈牙利创新技术合作交流会暨“智慧匈牙利”走进贵州展也顺利举办,以寻求双方在有机农业、数字经济、健康医药、智能制造四个领域的创新协作。第九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匈牙利作为主宾国,组织了16家企业参展,聚焦智能制造等产业技术亮点。 匈中技术转移中心在重庆和布达佩斯同时设立了办事机构,为促进双方在中国西部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总之,两国间的科技交流合作近年来异军突起,凸显了双方在深化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上的新共识,助益中匈经济合作向着更高质量方向发展。


文化


2013年,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成立。匈牙利是第一个在中国首都拥有文化中心的中东欧国家,它的任务不仅是连接中匈两国人民和传播匈牙利语言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介绍中东欧的概念,以期成为中欧文化对话的一部分。该机构不仅提供专门针对个人的语言课程、向中国公众推广匈牙利教育外,也提供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音乐教学课程。除了组织文化和教育项目(音乐会、电影放映、展览等)外,该中心也通过中国的社交网络平台展示匈牙利文学、历史、传统、节日等。匈牙利的4所孔子学院,作为中匈文化交流的平台之一,致力于满足匈牙利人民学习汉语的需要、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定期举办包括书法、中国结、茶艺和太极等不同中国文化体验项目以及“孔院茶馆”、“中国电影夜”、“中国春”等特色文化项目。上述文化活动的推广与合作,是中匈两种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体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长远愿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相连的中匈共识。


展望


中匈人文交流近年来在艺术、教育、科创、文化领域蓬勃发展,两国民间交流热络,这为推进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匈人文交流仍有可挖掘的空间,我们要致力于提升人文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及热度,推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走深走实。为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


一是推动体育合作。加强两国优势项目的交流,如游泳、短道速滑、击剑等。可参照“中芬运动年”举办“中匈运动年”等活动,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研、体育医学、体育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让两国体育合作最大限度地贴近民众。


二是推动影视、媒体合作。不断增强两国在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互动,引进双方优秀影视作品、开展两国联合制作和互译互播合作,举办“中匈电视周”、“中匈电影周”等活动;加强媒体政策对话交流,相互加强善意解读。


三是推动文学作品互译。近年来,匈牙利文学作品中文译著逐渐增多,但相较于英美文学等,匈牙利文学作品数量仍是稀少,中国经典著作匈语译本也寥寥可数,两国可开展“经典与现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加强文学作品互鉴与赏析,对于跨文化交流、民心共鸣大有裨益,也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四是推动美食文化交流。开展美食文化交流会、美食品鉴会,可参照“中意厨艺学院”开设“中匈厨艺学院”,在两国烹饪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合作,加强两国人民对彼此饮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共同提高烹饪技能和餐饮服务水准。


五是推动卫生健康合作。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大力支援匈牙利抗击疫情,匈牙利也是首个购买中国疫苗的欧盟国家,中匈两国的抗疫合作为两国卫生健康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力推进两国在卫生政策和研究、医学教育和研究、卫生监督、卫生保健服务等领域开展积极合作,合力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六是推动教育纵深化合作。除高等教育外,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合作空间潜力巨大。中国当前正在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两国加强职业教育交流,共建基地,有助于加快培育“一带一路”专业人才。推动双方在基础教育中的美术、音乐、体育等领域的合作。


七是继续推动科创合作。深挖两国地方企业合作潜力,在绿色、数字化领域切实推进务实合作、项目落地。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推动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波云诡谲,竞合态势加剧,机遇挑战共存。在此背景下,中匈两国经历了共同抗击疫情、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的重重考验,使得中匈传统友好更加深厚、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未来,只要中匈两国合作的信心更加坚定,合作的措施更加务实,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必将会迈向更高水平。


校对:陈思杨

排版: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