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与波兰及中东欧关系研讨会 暨第五届四川大学-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圆桌会”成功举行

2019年7月12日,“新形势下中国与波兰及中东欧关系研讨会暨第五届四川大学-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圆桌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由17+1智库网络智库理事单位——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波兰与中东欧研究中心和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外交部、四川省外事办公室、波兰驻成都总领事馆、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英国、比利时、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塞尔维亚等国高校和智库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广东外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17+1智库网络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参加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宋志辉教授主持,常务副院长李志强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大使在致辞中表示,2012年以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发展迅速,希腊的加入使16+1合作升级为17+1机制,表明该机制顺应了中国与该地区合作形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应把握大势、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创新驱动、开展务实合作。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长、17+1智库网络理事长黄平研究员就当前国际形势与中欧关系做了主旨演讲,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欧之间有着坚实的共同合作基础,应继续坚持合作共赢、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开放包容、平等互惠的方向发展。波兰驻成都总领事Katarzyna Wilkowiecka女士在致辞时愉快地回忆了近年来波兰与四川等中国地方层面关系的顺利发展,特别是经贸和文化教育方面交流取得了累累硕果,对中波各个层面的合作充满信心。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秘书处主任Vanda Széll女士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匈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高度契合,加强中匈直接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正当其时,双方将继续落实各项合作意向。

 

会议的学术发言部分围绕四个主题展开。第一个主题为新时代国际背景(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由宋志辉教授主持。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Geoffrey Harris教授、布鲁日欧洲学院的门镜教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的Igor Lukšič教授、中国社科院的孔田平教授、华沙大学的Lukasz Zamecki教授、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Jakub Zajączkowski、四川大学的原航副教授分别就中国-中东欧外交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合作中的欧盟因素、边缘化与中国化之间的中欧地区、欧洲变局与中国中东欧关系、欧盟在17+1中的位置、印太地区的兴起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中国中东欧关系中的美国因素等问题做了精彩发言。杰弗里.哈里斯分析论述了2019年后欧盟大选后欧洲议会更加分散的现实及该现实对中国的影响,并对欧盟和中国的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门镜教授指出中欧合作始于经贸,在此基础上应该加深其他领域的合作深度,并对中欧双方提出了政策建议。Igor Lukšič教授讨论了欧盟以及东欧地区是否存在德化、美化、中化的形势。孔田平教授提出了中东欧一体化的问题。Lukas.Zamecki教授建议中国与中东欧在政治上应加大合作。Jakub Zajączkowski分析了印太地区的兴起对中欧关系的启示。原航副教授指出了国际秩序变化将出现的中美两大国领导下的两个有界秩序,并在此条件下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这些讨论视角新颖、看法独到、富有创见、启发了与会者思考。

 

第二分会场主题为中国与波兰及中东欧关系。赖雪仪博士讨论了中东欧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她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分析了2012年前后的中东欧民众对中国的看法,并指出了变化趋势。随后,Laszlo Csicsmann教授作了匈牙利的东方开放政策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他聚焦了匈牙利与中国关系的近期发展,指出匈牙利与中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和贸易关系,并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张玉芳老师作了欧尔班新任时期的外交政策研究——基于欧尔班总理公开讲话的内容分析的发言,她指出了欧尔班总理的务实风格,并兑现了大多数竞选诺言。随后,Jelena Gledic教授作了以西巴尔干地区为例:勾勒新时期中国双边关系格局的发言,她以西巴尔干为例,找出在新时代影响中国在双边合作格局的各种因素。席珍彦副教授作了200—2018年中国在希腊的形象的主题发言,从公众的角度论述了希腊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及变化。最后,鞠豪博士作了“16+1”的外部因素分析的发言,他指出随着全球局势与中东欧地区形势的变化,新的经济政治挑战开始出现。中东欧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更成为影响“16+1”的关键性因素。

 

第三场该场讨论会由门镜教授主持,主题是经贸等领域关系,依次由爱德华·哈利迪克、宋志辉、阿列克桑德拉·坎朱奥·姆尔奇拉、路艳丽等就“中美关系背景下的'一带一路'”、“中波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中医药合作的现状与未来”等题目进行了专业又精彩的发言。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各方教授积极提问,问题深刻而有见地,教授们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当然,教授们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对彼此的认识还不够彻底,两方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任重而道远。

 

第四场讨论由李永辉教授主持,主题是人文交流,依次由赛吉塔·斯鲁伯格、徐刚、多洛塔·海德里希、张晓东、傅其林、宋黎磊、张玉川等学者就“公共外交活动:与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前景”、“浅谈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内涵与外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学术合作”、“对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电影交流的思考”、“论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命题”、“中国中东欧教育合作研究——基于2006-2016来华留学生统计数量的分析”、“中国媒体对中东欧的报道框架及受众认知”的等内容做了报告。学者们表示应在人文领域加强合作,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大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议程,围绕各主题的讨论深入而富有启发性,取得了加强交流、互学互鉴、推动研究的预期效果。

 

(供稿: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波兰与中东欧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