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中的作用
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论坛曾讨论了“人文交流在中国—中东欧合作中的作用”,与会专家学者曾围绕智库在人文交流中的作用提出许多建设性的主张。人文交流在中欧关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2012年2月中欧第14届领导人会晤将人文交流确立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三支柱,并开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2014年4月公布的中国对欧政策文件强调“充分发挥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统领作用,积极推动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教育、文化、新闻出版、青年交流的合作。该文件明确指出鼓励双方媒体在加强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全面、客观报道对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情况。该文件还提到要利用新兴媒体,拓展中欧信息交流平台,增进双方民众对彼此政策理念、发展目标、战略走向和文化精粹的了解。
一、媒体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媒体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或第四等级。新闻媒体是信息和观点的提供者。媒体也是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的媒介。媒体是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媒体外交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20多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闻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对传统的媒体构成新的挑战,传统媒体不得不进行深刻的转型,以适应受众新闻消费习惯的变化,如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阅读新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外交官之间谨慎谈论共同关注的问题,平静地达成协议,起草外交文件。这被称为老式的外交。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Lord—Palmerston)被告知电报的发明时,其反应是这是外交的终结。他看到了快捷的通讯对旧式的个人外交的威胁。如今新式的外交便是公共外交。公众在外交中的作用得到加强。媒体在外交中的作用日益获得关注,媒体甚至在改变外交运作的方式。波兰驻华大使霍米茨基开设微博,与中国网民进行互动。捷克旅游局、匈牙利旅游发展局、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保加利亚驻华旅游投资促进局服务中心开设微博,向中国网民推介这些国家的旅游资源。波兰使馆、保加利亚驻华使馆商务处开设官方微博,中国外交部欧洲司开设官方微博中欧信使,向中国公众传达对欧外交的信息。
二、中国与中东欧媒体交流的现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媒体交流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肯定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媒体之间的交流有所加强,新闻媒体之间的交往得到扩大。应中国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邀请,中东欧国家记者团一行46人从2014年4月15日至22日, 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这次访问增进了中东欧国家记者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有助于中东欧国家记者 多角度观察变革中的中国。
中国媒体对中东欧国家的关注与中东欧国家对中东欧国家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存在不对称性。新华社在布拉格、布达佩斯、华沙、布拉迪斯拉发、卢布尔雅那、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萨拉热窝、地拉那、布加勒斯特、索非亚、塔林、里加和维尔纽斯设有分社,并派驻记者。新华社在14个中东欧国家设有分社。地拉那分社负责马其顿的报道,贝尔格莱德分社负责黑山的报道,新华社的报道覆盖了所有中东欧国家。此外其他媒体也向中东欧国家派驻记者。人民日报设有波兰分社、塞尔维亚分社和罗马尼亚分社。光明日报在布拉格、贝尔格莱德和萨格勒布设有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中东欧地区广播的语言有捷克语、塞尔维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匈牙利语、波兰语、克罗地亚语、马其顿语和立陶宛语。节目分为新闻与专题两个部分。专题节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
中东欧国家媒体对华关注不足。根据中国外交部新闻司提供的信息,中东欧国家中只有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5家媒体在北京派驻记者,记者人数不到10人。根据波通社官网的介绍,波通社的记者活跃于柏林、布鲁塞尔、基辅、伦敦、马德里、莫斯科、纽约、巴黎、罗马、索非亚、斯德哥尔摩、华盛顿和维尔纽斯,在北京没有派驻记者。波兰在京的常驻记者只有一位,来自波兰电台。
中国媒体对中东欧国家报道的消息来源多来自媒体派驻中东欧国家的记者。而中东欧国家对华报道的消息来源多来自西方媒体及其他来源,中东欧国家记者的报道所占比例很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学者刘作奎和鞠维伟对2013年波兰主要媒体涉华报道的研究,消息来源来自中国媒体的占37.5%,来自西方媒体的占33.8%,其他来源的占25.5%,波兰媒体的仅占0.2%。这表明波兰本地媒体对中国报道的贡献率很低。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媒体对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无论是中国媒体还是中东欧国家媒体均存在对对方国家认识上的偏差。中国的一些媒体有时仍在使用冷战时期具有地缘政治含义的东欧描述中东欧国家,一些记者的国际问题知识存在欠缺,对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的变化缺乏了解,这导致了其报道不能客观反映中东欧国家的现实。一些中东欧国家的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则囿于消息来源限制,对中国报道也存在偏差。2013年波兰媒体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数据化分析表明,波兰媒体对华报道在关注焦点、对华舆论态度方面对有很多特点,如对中国经济情况较为关注,对中国政治方面持较多的否定态度,其中不乏偏见,对中国文化的报道很少等等。媒体的报道缺失导致民众的认识偏差,如一些中国人对波兰的认识尚停留在1980年代,一位企业家甚至咨询波兰是否也像乌克兰一样政局不稳。一些中东欧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尚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一些中东欧国民而言,中国仍是遥远的神秘的国度。
三、充分发挥媒体在促进双边关系中的作用
媒体在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媒体向本国受众提供对方国家相对客观的信息,有助于增进本国民众对对方国家的了解;媒体可以培育双边友好的民意基础,营造友好合作的舆论环境;媒体对对方国家的客观报道有助于弥合双方民众认知的差距,促进双方的民心相通。
自2011年起,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12年9月中国外交部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合作框架正式成形。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改善为媒体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持续发展也有赖于媒体作用的发挥。一些中东欧国家的学者坦陈,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缺乏对当代中国的认知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的一个因素。因此中东欧国家的媒体在向本国民众提供当代中国的信息上仍大有可为。中国媒体在中东欧国家的报道上仍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应当关注中东欧国家转型的成就与挑战、欧洲化的进展与前景以及欧洲地缘政治变化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
要充分发挥媒体在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中的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媒体高层之间举行形式不同的论坛或研讨会,为媒体间的合作搭建平台,拓展媒体合作的渠道。
2、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政府应当鼓励本国媒体向对方国家派驻记者,增加对对方国家的报道量,以全面客观地报道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相关机构应当为对方国家记者的采访活动提供便利。
3、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记协、通讯社、电台、报纸和其他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媒体间信息交换与经验分享;
4、鼓励媒体从业人员与智库之间的互动,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为全面深入了解对方国家创造条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尽管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上存在差异,但是在经济改革、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等问题上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中欧合作的新的重要引擎。在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上,媒体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可持续发展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媒体责无旁贷。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媒体不仅应当成为促进双边关系的桥梁,而且应当成为双方民心沟通的纽带。总之,在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上,媒体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