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2月28日-03月01日)

【疫情大数据】




专家观点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及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欧盟经济复苏之路充满坎坷

        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中,欧盟经济度过了艰难的2020年:经济严重下滑、失业居高难下、投资下跌、贸易有所萎缩、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猛增。尽管欧盟及成员国政府多管齐下支持抗疫和经济复苏,也在第三季度出现过短暂的反弹。但随着年未第二波疫情的恶化与冲击,欧盟经济的表现再度低迷。在严峻的疫情形势和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欧盟经济的前景仍不明朗。

首先,疫情对欧盟经济造成了严峻和较长时间的冲击。根据欧洲疾控中心的统计,欧盟、欧洲经济区和英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800万,死亡人数超40万。最近数周以来,欧盟境内新增确诊人数依旧居高不下,法国已经开始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关闭边境。持续已近一年、波及全欧疫情迫使欧盟众多成员国政府采取边境封锁、经济活动管制等措施,对区内经济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欧盟27国经济同比缩减了6.9%。欧盟委员会2020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显示,欧盟和欧元区经济2020年预计将分别萎缩7.4%和7.8%。复苏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欧洲央行将202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至3.9%。虽然欧盟失业率从疫情下最高的2020年7月的7.8%下降到11月的7.5%,但经济活动长期无法恢复正常,就业压力仍然存在。欧盟贸易也遭遇疫情的负面影响,2020年1-11月欧盟对外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3%,进口同比下降12.3%,内部贸易额也同比下降了8.4%。

其次,疫情加剧了欧盟经济原有的一系列问题。第一,南北欧差距进一步扩大。南欧成员国经济普遍遭遇严重冲击,西班牙2020年GDP下滑11%,意大利央行预计2020年意大利经济萎缩9.5%,希腊政府预计2020年希腊经济将萎缩10.5%,“以北援南”的欧盟复苏基金能否起到有效的救助作用尚未可知。第三,欧洲企业违约风险正在攀升,2020年上半年,欧元区企业增加了超过4000亿欧元债务。许多企业暂时依靠政府救济勉力维持,倘若规模庞大的财政政策无法持续,欧盟经济可能面临破产潮的威胁。而这意味着,尽管各国政府和欧盟实施大量维持就业的举措而使失业率上涨较缓,但随着疫情发展和强硬封闭举措的实施,企业破产升高,失业浪潮也相伴而来。第三,政府债务居高不下,风险不断攀升。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欧盟委员会被迫允许各国利用《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例外条款,取消对欧元区成员国新增和存量公共债务的上限约束。随着各国不断加码赤字财政政策,巨大的政府支出成为维系经济的“救命稻草”。2020年第三季度,欧盟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上涨到89.8%,20个成员国的公共债务水平较上一季度增长,欧元区的这一数值更是达到97.3%,远高于60%的建议水平。

因此,欧盟经济的前景难言乐观。其一,疫情控制情况仍然是制约今年欧盟经济走势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欧洲正在面临病毒毒株变异、疫苗交付延后等问题。正如欧央行所指出的,疫苗接种尚需时间,未来仍不排除疫情对公共卫生和经济前景构成挑战。其二,欧盟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是否能及时、有效落地有待观察。1月21日欧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实施资产购买计划、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等一揽子宽松货币政策。在欧央行干预手段与工具逐渐见底的情况下,总额7500亿、包含3900亿欧元赠款的《欧盟复苏基金》成为欧盟经济复苏的一大指望。但此前围绕复苏基金的争议延缓了复苏基金批准的流程,援助的时效性正在流失。本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欧盟各成员国快速批准欧盟恢复基金,力争半年内开始发放恢复基金。第三,即便欧盟经济迎来转机,高企的债务水平也需要成员国政府与企业花费多年消化,是否将引发次生的经济政治问题也值得警惕。其四,欧盟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疫情前欧盟多年来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交出了1946年以来的”最差成绩单”,GDP萎缩3.5%,而未来与欧盟经贸关系极其密切的美国、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的疫情与经济情况还很不明朗。其五,随着疫情的持续,经济增长与民生水平的持续下降,恐会带来成员国内部的政坛动荡,政府的危机,近期意大利政坛的动荡即是一例。

再则,阴影之下,欧洲经济也并非没有积极的亮点。一方面,国际经济环境在欧盟努力下有所改善。与英国达成了“脱欧”后英欧经贸关系安排,排除了经济一大不稳定因素;欧盟与中国签署了地理标志协定、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疫情下中欧贸易逆势上扬;美国政府更叠,拜登的上台应可为美欧经贸关系带来改善。另一方面,在抗疫过程中,欧盟在对各成员国施以援手,追加财政资助的同时,坚持追求“战略自主”,推行产业政策,要求各国借机在数字、气候变化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动经济朝着以数字化、绿色等为特征的“新经济”转型。

最后,展望未来,不确定仍可能是2021年欧盟经济的主要关键词。除了前述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欧盟经济还需面对意大利政坛动荡、德国大选等一系列政治因素的影响,实现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科斯塔提出的三步目标—推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数字转型为双轮驱动的经济复苏、在绿色革命和数字革命基础上推动社会支柱行动计划、加强欧洲的战略自主地位并注重对全世界开放,加紧同中国等经济体的合作共赢,当然,还需疫苗的“东风”以及欧盟及成员国的持续努力。

 

乔治∙佐戈普洛斯(George N. Tzogopoulos,法国尼斯欧洲大学讲师,希腊德谟克里特斯大学讲师,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助理研究员):

 

停止政治化行为,让奥运会开始

两项重大体育赛事在接下来的十二个月中举行: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从理论上讲,即将到来的赛事应该本着合作希望和友谊的精神促进人类社会的团结。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引起的痛苦和不确定性之后,这两项赛事都可能预示着世界的未来将恢复正常。

东京奥运会不得不在去年夏天取消,并重新安排今年7月和8月。运动员不能在正常条件下训练,并且只有在严格的防疫要求下才允许出境旅行。日本已经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心理和经济冲击作出的巨大的努力,并向世界呈现出一个抗疫成功的奇迹,日本东京奥运会理应得到世界的支持。

对于中国而言,它很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家。在上次北京奥运会十四年后,中国首都将再次燃起圣火。在2015年7月国际奥委会(IOC)宣布北京承办冬奥会之前,中国分享了其将通过奥林匹克运动更好推动中国和其他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的愿景。

然而,在当今世界,奥林匹克的魔力并不总是有效的。令人惊讶的是,2022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引发了一些抵制的声音。中国的反应很激烈。但问题是正在进行的体育政治化行为是否会对明年2月的冬奥会产生影响。历史上,在美国决定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苏联命令其运动员缺席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些事件损害了奥运会本身的精神理念

奥运会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尽管新技术和商业化是过去不存在的素,但古老的体育精神传统依然存在。

希腊历史给我们带来启发。首届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在奥林匹亚举受益于奥林匹克休战”,奥运会的举办一直持续到公元393年。这意味着为了让运动员艺术家和观众安全地往返,所有冲突都必须在约定的几天或几周内停止。神圣休战条约是组织奥运会的先决条件,并被刻在伊利斯城邦国王伊菲托斯圆盘上。在整个古代世界中,没有其他人像希腊人那样如此热爱体育运动。几种欧洲语言中使用的“运动员”一词是希腊语。希腊人热爱公平的体育精神,并培养了运动员争夺橄榄花环和胜利荣誉而不是物质上的奖金和收益体育精神

1896年,同样在奥林匹亚城开启了现代奥运的新纪元虽然人们所认为的历史在21世纪重演是一种错觉,但人类对于在公平竞争和平人类与和解规则之上建设世界愿望已融入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Thomas Bach)所说:“奥运会是对我们共享人类价值的再次肯定,并为在多样性中实现团结作出贡献。

尽管困难重重,但不应该将政治与奥运会关联。现在是时候与日本中国携手合作,并将亚洲视为一个安全与和平的大陆,因为这里经济复苏将得到巩固,社会繁荣将得到保障。自2018年平昌冬奥运会三年,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公民正拼命寻找合作的信息。我们不要剥夺他们对于希望和幸福的渴望

(翻译 刘江鸿

 

 

徐刚(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卢布林三角”开创欧亚区域合作新形态

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大陆和地缘政治中轴。无论是麦金德的“世界岛理论”还是布热津斯基的“全球大棋局说”,均将东欧或者欧亚大陆视为具备地缘操控能力的大国(如历史上的英国、俄国/苏联以及当前的美国等)主导甚至控制世界的关键。换言之,虽然欧亚地区的中小国家往往属于地缘政治博弈的次要角色,但这一区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冷战结束以来,欧亚大陆上的欧盟国家和欧盟东部邻国在区域合作上处于“分离状态”。2020年 7月28日,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三国外长在波兰卢布林市会晤并签署《关于成立“卢布林三角”的共同宣言》。“卢布林三角”的成立开创了欧亚区域合作的新形态。这既是乌克兰加入的首个中欧区域组织,也是波兰继2009年推动出台“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欧盟于2009年出台该计划,力图发展与乌克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白俄罗斯的关系)后又一关涉欧亚国家的区域倡议,更是立陶宛积极参与的为数不多的欧亚地区合作机制。

“卢布林三角”突出强调安全功能。《宣言》指出,“卢布林三角”致力于加强三国间的安全合作与军事联系,支持乌克兰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呼吁俄罗斯停止对乌克兰的“侵犯”。但事实上,“卢布林三角”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互联互通等合作于一体的倡议,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次区域合作组织。目前,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三国定期举行外长以及外交各级代表间的会晤,并强调议会层面的机制化对话。

“卢布林三角”的成立特别是该倡议发起地点的选择耐人寻味。1569年7月1日,立陶宛大公国与波兰王国在卢布林举行合并仪式,波兰立陶宛联邦就此诞生。现今乌克兰的大部分也都在联邦国家的历史疆域内。因此,有评论指出,三国选址卢布林并非随意,而是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意义,强调合作之基是数百年的历史与文化联系。

对乌克兰而言,“卢布林三角”并非表明其在融入欧洲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一步,而是其意图通过与中东欧国家建立区域合作组织来更多地参与中欧事务。同时,作为欧盟东部伙伴关系的对象国,乌克兰意图在该计划中发挥更大作用。不仅如此,乌克兰还不断表示希望加入其他中欧地区合作机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两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加入“三海倡议”的意愿。近年来,波乌关系和各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两国于2012年联合举办了欧洲杯。两国在二战等历史问题上相互呼应和支持。

对波兰而言,从1991年与匈牙利等国成立维谢格拉德集团,到2009年与瑞典推出“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又到2014年与罗马尼亚联合建立“布加勒斯特九国”机制,再到2015年与克罗地亚倡导成立“三海倡议”,最后到主导“卢布林三角”成立,足见其发挥影响的领域和空间都不断在扩大。可以说,这既是独立百余年后地缘环境变动赋予波兰的客观机遇,也是波兰对历史记忆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的回应。

对立陶宛而言,除了参加波罗的海以及北欧相关的区域合作外,与中欧国家特别是乌克兰等欧亚地区国家的一体化尝试并不多。从苏联分离以来,立陶宛努力将历史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加以剥离,展现出“西重东轻、亲西防东”的姿态。与波兰一道联合乌克兰开展跨欧亚区域合作,不仅增加了立陶宛发挥国际影响的平台,也展现了其外交抱负。

因此,“卢布林三角”在强调三国内部互动合作的同时,突显其共同的外在意图。三国外长会晤时共同对克里米亚主权“易主”表示谴责,敦促“俄罗斯停止武装干预乌克兰东部局势”。2020年8月白俄罗斯政治危机发生以来,“卢布林三角”对白俄罗斯当局持续实施“强硬政策”。三国外长还首次以“卢布林三角”的名义对白俄罗斯问题发表声明。

作为一个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卢布林三角”的成立不仅在欧亚地域生发新的合作动力,使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得以深化,也不排除未来将对欧亚经济联盟产生某种影响,这将加剧欧亚地缘形势的复杂化。乌克兰提议升级“卢布林三角”为总理峰会,并于2021年举行,届时“卢布林三角”有何新的举动,特别是在组织化、机制化层面将出现何种变化值得关注。

 

 

程国钧(瑞典妇产科医生):

 

瑞典医生抗疫日记一周年回顾

2020年1月31日,瑞典出现首例Covid-19病例,但瑞典真正的疫情发则是从2月26日第二例Covid-19病人开始的。一年来,老程以日记形式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瑞典的疫情发展和感受,部分日记在畅通北欧和中国核医学医师公共号发表后,得到更多朋友的关注。在瑞典疫情发生一周年之际,回看总结一下自己的日记,颇有感触。

1月31日

瑞典出现首例Covid-19病例。这是一名20岁的大学生,1月24日从武汉度假回瑞典。她一路上十分小心,回来后在自己的宿舍自我隔离,甚至没有和父母见面。出现症状后立即电话联系Jönköping医院。医院派救护车把她接到医院,核酸检测阳性,立即隔离治疗。当天下午,SVT电视直播疫情通报。这是媒体报道唯一的一位在中国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直接来到瑞典的病例。

2月份,瑞典中小学的运动周期间,很多家长陪孩子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此时,意大利的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但并没有引起瑞典人的高度警觉。瑞典人对这个不明原因的肺炎似乎没有切身的感觉,好像觉得它离瑞典很遥远。瑞典公卫局的国家首席流行病学家Anders Tegnell最初也认为这可能相当于一次稍微重一点的季节性流感。正是他的轻敌加固执把瑞典带向了一条充满争议的抗疫之路。

2月26日

瑞典哥德堡出现第二例确诊病例,病人刚刚从意大利滑雪度假回来。SVT电视台再次直播疫情通报会,很多瑞典人这才感觉到狼来了。

此后几天,瑞典各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快报Expressen根据确诊的先后次序把每一个病例都编上号(下图是翻译的)。当时,确诊病人无论症状轻重都收入院隔离观察,并做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传染来源。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此时,也出现了从伊朗旅行回来的病例,瑞典政府及时关闭了伊朗和瑞典之间的航空,但对意大利的航空没有任何措施。政府的理由是,伊朗的信息不透明,无法估计真实的疫情,但相信意大利的疫情是透明的和可以控制的,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难以割断。


 

很快,滑雪度假回来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人越来越多。到2月28日,共检测了500多人。由于检测能力限制,难以满足需要。公卫局决定,只优先检测从意大利度假回来的人,对于从奥地利瑞士英国等其它国家回来的人,即使有症状也不做检测,而是鼓励平常感冒一样在家休息。这个时候,大量从疫区回来的人,如果没有症状会照常上班,也不隔离。事后得知,大量的感染者在最早期没有得到隔离控制,是瑞典抗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月7日 欧洲音乐会瑞典决赛

当天,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有2万7千现场观众的欧洲音乐会瑞典决赛。我们知道,瑞典是一个人口小国,但却是一个音乐大国。瑞典人对这个音乐会情有独钟,每年的多场预赛和决赛都会现场直播,吸引大量观众观看和付费投票,以选出自己喜爱的歌手代表瑞典参赛。瑞典歌手几乎每年都会进入前几名,历史上共有6次获得冠军,排名第二。瑞典已经出现疫情,现场晚会还要不要办?看看当天北欧五国的确诊病例:瑞典163人(斯德哥尔摩102例挪威56例丹麦27例芬兰19例冰岛50例)。邻国丹麦首相Mette Fredriksen决定,丹麦的晚会照办,但不允许有现场观众。而当时还无人知晓的瑞典国家首席流行病学Anders Tegnell评论,我们瑞典的病例都是输入的,还在没有本土传播的病人,不需要采取丹麦这样的措施。有了公卫局的判断,组委会决定,活动按计划进行,2万7千名早已买票的观众允许到场参加。老程在当天的日记中对此表示了愤怒。当天,有在瑞典的朋友在其公共号文章写到:瑞典抗疫,要么是世界级的童话,要么是世界级的笑话,这只有天知道。华人很愤怒,瑞典人很开心!因为华人知道很多媒体没有报道的实情,而瑞典人却是无知无畏。我的瑞典医生同事也认为没有瑞典本土传播,不用惊慌。老程不理解,为什么病毒不会在瑞典人之间传播?

3月11日  第一例死亡

新增确诊144例,累计确诊500例。瑞典出现第一位死亡者,这是一位70岁的老人,有多种基础疾病,没有境外旅行,属于境内传染。瑞典人的死亡的确带来了震撼,首相Stefan Löfven首次在电视上承认瑞典形势危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决定:限制500人以上的活动;停止对无症状的人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有症状的患者去医院就医时,如果症状不严重不需要住院也不做核酸检测;有症状的人鼓励在家休息,第一天病假不扣工资。这一天,意大利确诊过万,死亡超过200人,很多国家都有大量确诊病例,WHO秘书长谭德赛才迟迟宣布新冠大流行!老程日记感叹:不见棺材不落泪!

3月12日 瑞典开始采取宽松抗疫政策

瑞典从这一天开始走与北欧邻国不一样的抗疫政策。记录一下今天北欧四国的疫情,确诊病例:挪威734丹麦676瑞典660芬兰109冰岛109。每百万人口确诊数分别是1371206519和299,瑞典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由于瑞典选择性进行核酸检测,今后的确诊人数不能再反映疫情,应从重症病人人数和死亡人数来评判疫情。

    3月13日

    抗疫政策:任何病假14天都不需要医生证明,取消春季大学入学考试。Karolinska医院取消所有择期手术。丹麦关闭边界和学校。

3月14日

挪威关闭与瑞典的边界。外交部不建议出国旅行。市民连续几天出现抢购,超市手纸抢购一空。芬兰韩同学语录:知道的是全球肺炎大流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全球痢疾大流行。

3月15日

累计死亡2人。瑞迪芬兰之间的游船停运。星期日,科秘书紧急调查工作人员的子女在幼儿园和小学情况,以供政府决策时参考。

3月16日

累计死亡7人。财政部拨款3000亿克朗抗灾。各医院加紧扩建监护病房。我院急诊搭建新冠肺炎分诊帐篷。芬兰关闭大中小学。

3月17日

累计死亡8人。高中和大学关闭,改远程教育,小学和幼儿园不关闭。统计表明,如果小学幼儿园关闭,全国将有874000人在家看娃,其中35000人在医疗系统。乘客不允许从前门刷卡上公交车。公卫局的Anders关于疫情的判断引起争议,有传染科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争论,批评瑞典的政策。

3月19日

家乡疫情控制,武汉零增长,宜昌解封,妹妹的小店关闭2个月后重新开张。抄作业的说法在网上盛行。一个中学生对方方的回信引发全球华人热议。绝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关闭学校,瑞典坚持不关小学幼儿园。语录:中国先打上半场,其它各国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世界各地皆战场。我们一定要打满全场,活下去!

3月20日

累计死亡16人。Anders Tegnell每天在电视上做疫情报告,但他的很多判断都引发争议。今天,公卫局长Johan Carlsson公开为Anders辩护。

3月21日

意大利单日死亡793人,累计死亡超过4825人,其中87.9%是70岁以上的老人。瑞典累计死亡20人。瑞典现有ICU床位526个。军方准备在国际会展中心搭建野战医院。老程写到,大疫当前,响应号召,为我为你,宅在家里。

3月22日

累计死亡23,ICU抢救76人。Anders预言,再过四周瑞典疫情会出现拐点。斯德哥尔摩所有医院进入备战,常规手术取消。德国禁止2人以上的聚会。首相Stefan Löfven对全国发表了6分钟电视讲话,号召瑞典人自律,听从政府的建议。谁也别寻存侥幸,大家共同努力,共渡难关。这是瑞典历史上,第三次有首相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谈话。

3月23日

累计死亡25人。欧洲演唱会后两周,没有出现大规模重症病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感染,因为轻症患者不做核酸检测。虽然有很多教授批评Anders,但包括我们主任在内的很多瑞典人相信Anders。虽然政府鼓励人们尽量在家办公,但上班高峰期公交车非常拥挤。很多中小企业遇到困难,新增失业1万3千人。

3月24日

累计死亡36人。对于确诊的2016例分析,23%在意大利传染,23%在奥地利传染,41%是境内传染,18%不明。这是对其它国家回来的人和轻症不查的结果。财政部再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补贴。瑞典正在走一条与北欧国家不同的抗疫政策。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

老程每天在朋友圈记录的疫情日记,引起了好几位朋友的兴趣。每天晚上10点以前有朋友秒转。在芬兰的韩同学戏称,他每天转发我的日记已吸引了很多粉丝。从今天开始,部分“程医生日记”开始发表在畅通北欧公共号,目的是帮助在瑞典的华人朋友及时了解瑞典的疫情。在公共号上写日记不受篇幅限制,可以更好地图文结合,能更清楚地叙事。

3月25日

Pubmed上查到有1437篇关于Covid-19的论文发表,很多来自于中国学者,很多发表在NEJMJAMALancet和BMJ等顶级杂志上。JAMA报道,意大利的死亡者中87.9%70岁以上的老人,而武汉的死亡者中,70岁以上占50.8%。瑞典实验Swedish experiment已经引起国外的关注。效果如何,且行且担心吧。

3月26日

瑞典确诊2855人,死亡78人,监护室抢救248人。斯德哥尔摩有300民重症患者入院,65人在ICU,过去一天死亡18人。斯德哥尔摩卫生主管Björn Eriksson直呼“肺炎风暴”,但公卫局的Anders坚持认为疫情平稳。装睡的人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催醒啊!

3月27日

今天,政府宣布采购200台呼吸机,并有5000人报名参加抗疫。有挪威教授批评瑞典不隔离的抗疫政策,但Anders表示不接受批评。瑞典的集会人数下调至50人,而其它国家的限制人数分别为0(意大利西班牙法国)2人(德国)4人(爱尔兰)10人(丹麦芬兰)50人(挪威)。英国首相和卫生部长和查尔斯王子确诊。瑞典华人联合会购买了价值100万的防护用品送到了Karolinska医院,检验合格并投入使用。

3月29日

Karolinska医院的李博士今天第一次穿戴防护设备给Covid-19病人做了手术。该病人急诊就诊,接诊大夫在无防护情况下给病人做了关节穿刺检测,事后该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对无防护接触covid-19病人后不做核酸检测不隔离的政策感到忧虑。

3月30日

畅通北欧公共号:疫情的总结和建议。给朋友们介绍如何获得瑞典的疫情信息及瑞典的抗疫措施。

3月31日

据报道,有3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在ICU抢救,不清楚全国有多少医护人员被感染。

4月1日

受在芬兰工作的老同学韩教授的推荐,从今天开始,我的部分抗疫日记在中国核医学医师公共号发表。北京和斯德哥尔摩有7个小时的时差,友谊医院的李主任必须在夜里等稿编排,他非常严谨,让我想起出国前当中华妇产科杂志审稿员时的快乐。

4月3日

军方野战医院完工,还没有开始收治病人。我们产房收治第一例Covid-19产妇,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堪忧。死亡病人中以老年人为主,斯德哥尔摩88个老年公寓中就有29个出现感染,但工作人员不做核酸检测,有可能会传给老人。首相发表讲话,号召民众自律,老百姓已经很听话了。戴口罩的问题已经在媒体讨论,Karolinska的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提倡公众戴口罩。WHO指南也不推荐公众戴口罩。高中同学的帖子很幽默:都戴口罩,人权没了。不戴口罩,人全没了。人人全戴,口罩没了。日记“human right or human left?”

4月4日

政府与省市达成应急协议,在Covid-19监护室的工作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增加支付危机工资120%。德国科学家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在发病前5天已经能够从病人分离到病毒,具有传染性。公卫局依然没有更改规定,对于无防护下和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和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不做核酸检测。WHO建议公众在危险的地方戴口罩。负责卫生的部长Lena Hallergren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不建议戴口罩。今天沿湖行走,看到咖啡店门前坐着很多人。今天是清明节,姜大夫献诗一首:你强归你强,咖啡喝如常;我弱任我弱,两米犟牛线。清明本行清,祭奠扫心迹;千杯问青天,南风入人怀。

4月5日

瑞典独特的抗疫政策引起国外大媒体的关注,媒体也称之为Swedish Experiment。关键决策人物有6人,核心人物是国家首席流行病学家Anders Tagnell。在本期公共号上,介绍瑞典的防疫措施。

4月6日

国王在其乡间城堡Stenhammars Slott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人们宅家过节,不要旅行。疫情发生以来,国王和王后就在乡间城堡隔离,与子女不能见面。

4月8日

今天新增死亡114人,累积达到591人。仔细对比昨天的数据,才知道今天公布的死亡人数中很多是上周甚至10几天前死亡的。瑞典的数据不会作假,但上报很慢。各国的数据都是一地鸡毛,特朗普也在嘲笑瑞典的数据,Anders回应,瑞典比纽约好多了。林雪平大学医院胸外科收治一名阳性病人后,对50名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有一半阳性,但只有5-10人症状轻微。今天,很高兴,家乡武汉解封。姜大夫语录 2019,stay away with negative person。 2020,stay way with positive person。

4月9日

累计死亡793人,60%是斯德哥尔摩人。调查显示,2.5%的斯德哥尔摩人被感染了。KTH研制了抗体检测试剂盒。挪威政府批评瑞典的抗疫政策,已经关闭边界14天。

4月10日

复活节假期第一天。国王和首相呼吁人们在家度假,减少外出。Huddinge医院对320例产妇的核酸检测,阳性率7%。意大利感染者中有10%是医务人员,有105位医生死亡。

4月11日

日记“大疫当前的复活节”,介绍本周疫情动态。瑞典日报SVD报道华裔医生和华人协会从中国购买捐赠抗疫物质的消息。

4月12日

累计死亡899人。监护室依然有空位置,Älvsjö野战医院完工,但还没有收治病人。市政府鼓励医务人员开车上下班,停车费免费。英国首相出院,感谢医务人员。昨天,国王一家搞了一个复活节云问候。今天,我们在瑞典各地和北京的朋友也开了云聊。本来大家计划搞一个云聚餐,让朋友饱眼福,自己饱口福,但同志们担心这样太馋人(残忍)了。朋友之间的鼓励能够帮助渡过难关。

4月13日

瑞典累计死亡919人,美国意大利法国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万。全国监护室的床位丛526张上升到1039张,20%的ICU床位空闲。除了瑞典,大部分欧洲国家都在封国。

4月14日

累计死亡1033人。瑞典的抗疫政策已经在国际媒体广发报道。DN报报道22位瑞典教授的联名信:公卫局彻底失败,政客们必须介入,批评瑞典的抗疫政策。要理解瑞典的抗疫政策,有必要了解国家首席流行病学家Anders Tegnell。日记“瑞典实验总设计师Anders Tegnell”发表在中国核医学医师公共号和畅通北欧公共号,老程尽量客观介绍这个人物。

 

 

4月15日

晚间新闻Anders与病毒学家Lena Einholm电视直播辩论火药味十足。Karolinska教授Söderberg Naucler更是呼吁Anders下课,Stockholm封城。瑞典90年代的著名主持人Adam Alsing死于Covid-19,年仅51岁,引发媒体悼念。

4月16日

累计死亡1333人,Anders依然表示乐观,让一些人不满。各国的死亡统计数字的差异成为这几天热议的话题。由于统计不一致,各国数据难以比较。Stockholm给所有医务人员免费停车待遇,让人感动。挪威已经关闭了和瑞典的边界,但复活节期间有2350名挪威人越过边界到瑞典买便宜货,他们回国必须隔离14天。这真是,生命诚可贵,挪威物价高。要买便宜货,禁令可以抛。

4月17日

累计死亡1400人。今天首相Stefan表示,瑞典的死亡人数会高达数千。政府希望提高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周10万次。今天是Anders生日,媒体没有什么特别报道。

4月18日

累计死亡1511人,单日死亡最多的是4月8日101人。斯德哥尔摩有1096个重症入院患者,223人在ICU抢救,死亡897人,占全国59%。今天在湖边遛弯遇到10天前和我一起工作而感染新冠的Anja。她还有些不适,也出来做恢复性活动了。

4月19日

本人值班时遇到一例Covid-19阳性产妇,在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接触了很多工作人员,一名助产士事后感染发病。日记“没有硝烟的战场”发表在中国核医学医师公共号和畅通北欧公共号。

4月20日

累计死亡1580人。Anders认为疫情减缓,ICU有20%空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持续,累计60134人失业,很多小公司都面临破产。儿子鼓励我们去餐馆点外卖,支援他们生存。昨天没有在朋友圈发日记,有朋友担心我中枪表示慰问,让我感动。日记“瑞典抗疫,王室出击”介绍瑞典索菲亚王妃参与抗疫活动的故事。

4月21日

新增死亡185人,累计1765人,复活节数据上报滞后的结果。小Anders值班,说疫情已经出现拐点。Stockholm的313个老年公寓中有193个出现病例,1022个死亡者中,443人住在老年公寓。数学家Tom Britton再次介绍他的数学模型,认为Stockholm有30%的人已经感染了,6月中旬就会有60%的感染而实现全民免疫。前首相比尔特痛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缺乏全球合作,美国会失去世界领导者的地位。老程发表公共号对此介绍。

4月22日

累计死亡1937人。瑞典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29日以后,每天平均比过去多死亡50-90人。老程日记:瑞典新冠疫情信息评估,介绍如何了解疫情信息。

4月23日

累计死亡2021人,87%是70岁以上的老人。Karolinska医院的一名40岁的护士在家死于Covid-19,让人郁闷。芬兰美女总理的一位同事接触了阳性患者而在家隔离,我们这些无防护直接接触阳性患者的医护人员不需核酸检测和隔离,找谁说理去?

4月24日

累计死亡2152人,其中Stockholm1192人。Anders承认疫情压力山大,还处在高位。政府希望人们在商店和餐馆要保持两米距离,但并没有餐馆因为违规而关闭。网传Karolinska医院在收治重症病人进入ICU抢救要考虑优先原则,面临医学伦理困难。

4月25日

瑞典累计死亡2192人,全球死亡超过20万,美国5万,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均超过2万。戴口罩成为热议话题,德国规定在公众场合必须戴口罩,瑞典依然不提倡。北京的亲人买了180多个N95口罩历时23天今天终于寄到。但我们科主任说,上班期间不需戴自己购买的口罩,防护措施按照医院的要求去做。他说,你戴N95口罩,让那些没有N95口罩的同事怎么想?

4月27日

累计死亡2274人。DS对527名工作人员做抗体检测,20%阳性,目前还没有全民抗体检测的计划。

4月29日

累计死亡2462人,90%的死亡数据晚10天上报到公卫局。SVT比较北欧四国的疫情,瑞典最差。三周前一名孕妇死于Covid-19,今天公卫局把孕妇也列入危险人群。孕妇感染新冠病毒,要常规使用抗凝剂。

4月30日

今天是Valborg篝火节,也是瑞典国王74岁生日,明天是五一劳动节。所有这些传统的纪念活动一律取消。瑞典的抗疫成绩远远落后于北欧邻国。有数学家估计,瑞典的死亡人数在8千到2万之间。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持续加重。SAS裁员5千,Volvo裁员1300人。日记“瑞典疫情走势初步分析”

5月4日

WHO高官Ryan高度评价瑞典的防疫政策,认为各国在解除封城措施后,要学习瑞典的经验。日记“世卫组织称赞瑞典创建了未来的抗疫模式”。

5月5日

累计死亡2769人。口罩是个宝,戴了错不了,但瑞典官方依然不建议民众戴口罩。口罩辩论还在继续。瑞典6位病毒学家在DN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在公共场合和老年公寓戴口罩。

5月7日

累计死亡3040人,90%是70岁以上的老人,老年公寓的死亡已经引起严重关注,但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严重不足。最大反对党党首Ulf Kristersson穿着简陋的防护服去老人院看望他被感染的妈妈,让人感叹,老年公寓的现状令人担忧。

5月9日

累计死亡3220人。Stockholm大学的数学家Tom Britton隔三差五地上电视介绍他的数学模型,说40-50%的人感染就可以达到全民免疫,斯德哥尔摩在6月份就可以达到全民免疫。Anders提醒人们还是要保持警惕。70年前的今天,瑞典在西方世界第一个和中国建交。很遗憾,今天没有看到官方隆重纪念和庆祝。Stockholm大学的华人教授房晓辉撰文:中瑞建交70周年,有一百个理由搞好中瑞关系。

5月10日

日记“病毒近在咫尺”,对门邻居感染病毒后被身着全套防护设备的护士带上救护车送往医院了,介绍瑞典的新冠救治政策和救护车体系。

5月13日

累计死亡3460人。日记“瑞典有个词叫VAB”,介绍为什么瑞典不能关小学和幼儿园。

5月14日

累计死亡3529人。媒体报道,西班牙对7万人的新冠抗体检测,只有5%的人阳性,这给群体免疫的梦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62岁的全科医生Zandi成为瑞典第一位死于covid-19的医生。

5月15日

老程的日记在国内和瑞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北京华通国康公益基金会陈冉董事长的邀请,和兰州大学的同行做了2个半小时的在线交流,介绍瑞典的防疫情况,有1万2千多人参与线上交流,出乎意料。

5月17日

口罩,戴还是不戴,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也成了政治问题。逼戴口罩,人权没了;不戴口罩,人全没了;全戴口罩,病毒没了。老程公共号日记:戴还是不戴?

5月18日

累计死亡3698人。Karolinska医院对11000名工作人员做了检测,7%核酸检测阳性,10% 抗体阳性,2.4%两者均阳性,总体有15%的感染了新冠病毒。根据抽样调查,斯德哥尔摩接种5月初有26%的感染了新冠病毒。

5月19日

累计死亡3743人。住院重症患者和在监护室的患者人数在逐步减少,医院的压力在逐步减轻。瑞典统计局的数字,4月份各种原因死亡10458人,明显多于前5年的平均值。政府希望每周能做10万次的核酸检测,但瑞典的核酸检测能力一直无法提高,现在每周只能检测2万左右。政府聘请了Karolinska大学的前校长Wallberg来协调核酸检测。北欧邻国的疫情在好转,慢慢开放边境,但均继续对瑞典关闭。日记,“瑞典备受北欧邻国警惕”。

5月23日

累计死亡3992人,重症入院病人1732,ICU352人。死亡病人中,70岁以上占90.4%,有近一半住在老年公寓,也死在老年公寓。日记“Covid9-老年人之灾”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5月27日

累计死亡4125人。日记“老年人之灾的背景浅析”,分析瑞典的养老机制,试图了解老年人死亡的原因。

5月29日

累计死亡4266人。重症入院治疗病人日益减少,医院压力减轻。军方援建的斯德哥尔摩野战医院始终没有收治病人,准备拆除。政府一直希望增加核酸检测力度,但进展缓慢,目前每周只能检测3万人次。政府只能优化核酸检测的使用,把人群分成4种,轻症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依然没有机会做核酸检测。

5月30日

累计死亡4350人。核酸检测力度需要增强,现在只能把需要检测的人分成4类,优先检测重症入院治疗的病人。医务人员的抗体检测正在进行中,老程也测了抗体。日记“阳性还是阴性?

6月3日

累计死亡4542人。重症入院人数1607人,ICU307人。医院已恢复常规门诊和手术。政府希望增加核酸检测力度,5月8日聘请Karolinska大学前校长协调核酸检测,结果是铩羽而归,周末辞职。媒体对瑞典抗疫政策的质疑一直就没有中断,安国师对此做了回答,见老程日记“安国师有话说”。

6月4日

美国跪死黑人的抗疫活动蔓延到了全球,瑞典当然不会落后。这几天,在瑞典几个大城市的抗疫集会一个接一个,各大媒体都在报道瑞典女警察单跪示威的镜头,根本就不理会集会人数50人的限制。安国师对此也无可奈何。

6月6日

瑞典国庆日,不一样的国庆,传统仪式不得不改变。Skansen公园的庆祝仪式没有现场观众,首相面对镜头发表国庆讲话,国王缺席国庆活动。

6月19日

累计死亡5049人,重症入院1239人,ICU28人。今天是仲夏节,瑞典传统的仲夏节庆祝仪式也不得不取消。今天,老程和好友姜大夫一起在院子里烧烤。我们俩个在医院遇到过很多Covid-19病人,所幸都没有被感染。欧洲疫情缓解,各国陆续开放边境,但多数国家依然对瑞典关闭。瑞典人正在计划夏季休假,发现很难出国休假。老程日记“夏季休假去哪里?”

6月27日

累计死亡5280人,重症入院人数下降到986人,ICU170人,疫情持续缓解。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的急症,产科和肿瘤病人的诊治没有受到影响。老程今天在Karolinska大学校园见到举行新闻发布会的安国师,见老程日记“首遇安国师”。

7月9日

累计死亡5482人,重症入院人数626人,ICU抢救110人。核酸检测人数增加到每周7万人,但还没有达到政府的目标。IVO对全国1700个老年公寓检查,在全国291个kommun中,有40个kommun的老年公寓死亡人数占全国的67%,差别巨大。日记“再谈老年公寓之灾”。

7月14日

瑞典王储Victoria的43岁生日。每年的生日都会在王室夏屋Öland岛举行数千人参加的露天音乐会。今年的小型音乐会只有王储夫妇两名观众,王室其他人都自觉隔离,遵守抗疫建议没有聚会。

 

7月18日

累计死亡5619人。全国重症入院病人下降到358人,ICU病人67人,疫情持续缓解。4月16日,安国师表示在疫苗使用之前就可能达到全民免疫,但最近在斯德哥尔摩做的人群抗体检测只有不到20%的阳性,Karolinska的研究认为T细胞免疫也有参与,公卫局长推测斯德哥尔摩的感染率达到了40%,但这种推测很难判断。

本周发生一起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医疗事件。一名64岁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患者计划去瑞士实行安乐死,因新冠疫情无法前往瑞士。安乐死在瑞典是非法的,但在有些欧洲国家是合法的。Karolinska大学的退休教授Staffan Bergström协助这名患者实施了安乐死,主动到警察局投案,并联合87名人士在DN报发表文章,希望在瑞典启动安乐死的立法讨论。老程公共号日记“安乐死“对此作了描述。

最近,欧盟领导人开会,瑞典首相第一次在镜头面前带上口罩参加欧盟峰会。口罩问题在瑞典依然在讨论,但不被提倡。但迄今没有瑞典官员在国内公开戴口罩。

疫情持续缓解,老程不准备旅行,就地度假,抗疫日记也暂停。

9月14日

累计死亡5846人,近两个月增加死亡227人,平均每天死亡4人。全国重症入院病人124人,ICU病人15人,其中斯德哥尔摩只有3人在ICU。从瑞典回中国恢复了直航。夏季休假结束后,欧洲许多国家都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我们产房最近也收治了几个COVID19产妇,和工作人员有无防护接触,存在极大的隐患。从今天开始,医院要求上班必须戴Visir,但不要求戴口罩,终于有了进步。

10月13日

9月份以来,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瑞典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也在增加,可能与核酸检测力度大幅度提高有关。目前,全国重症入院病人是168人,ICU病人23人,增加不太明显。老程日记“第二波疫情来袭?”

10月19日

最近以来,瑞典平均每日新增确诊954人,大大超过以前。大学城乌普萨拉增加最为明显。全国重症入院病人也上升到275人,ICU病人32人。政府呼吁人们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家中有成员出现症状,其它人也要居家隔离一周。这又是一个进步。

10月28日

今日新增确诊2128人,重症入院446人,ICU51人。病人继续增加,但安国师否认瑞典出现第二波疫情。马尔默的疫情也明显加重,当地开始加强措施。戴口罩依然在讨论。公卫局的Karin在回答记者是否建议民众在高峰期乘坐公交车戴口罩时,表示不建议戴口罩,而是建议等下一班车。官员的固执己见和顽固不化让人无语。

11月5日

累计死亡6002人,死亡人数从夏天的每天3.5人上升到每天16人。目前重症入院775人,ICU90人。上周核酸检测人数达到189301人。我们医院手术室又20人有症状,其中12人阳性,怀疑是在单位Fika时感染,要求Fika时的人数不能超过6人,防火防盗防同事。

11月7日

累计死亡6022人,重症入院821人,ICU92人,新增确诊4697人创纪录。欧洲各国都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瑞典也不例外。老程日记“瑞典正面对第二波疫情冲击”。

11月10日

累计死亡6057人,重症入院1063人,ICU126人,过去4天新增确诊15779人。全国21个省有14个疫情加重。医院再次启动迎战模式,随时关闭门诊和择期手术。今天有5位同事有症状回家隔离,等待核酸检测。我喜欢的电影演员Sven Wollter今天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11月11日

SVT节目:瑞典战略。针对瑞典抗疫政策进行反思,但相关负责人推卸责任。

11月13日

累计死亡6164人,重症入院1272人,ICU 126人,新增确诊5990人。第二波疫情袭击瑞典,全民免疫的奇迹没有出现。老程比较了北欧四国的疫情,结合SVT节目相关官员的态度,担心瑞典会重蹈覆辙。老程公号日记“瑞典第二波疫情会重蹈覆辙吗?”

11月17日

累计死亡6226人,重症入院1537人,ICU 164人。疫情加重,新的措施陆续出台,但安国师依然公开拒绝WHO民众戴口罩的建议。Ssocialstyrelsen公布2020年上半年瑞典死亡原因分析,Covid-19是继心血管病和癌症后的第三位死因。老程公众号日记“Covid-19成为第三大死因”。

11月19日

今天早交班,主任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早交班和工作时,必须配戴面罩和口罩,这是医院的新规定。几个月前,我就和主任有过争论,但他认为医务人员在不接触确诊和疑似患者时没有必要戴口罩。瑞典人正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11月23日

公共号日记“首相有话说”。Stefan Löfven首相在疫情发生后第二次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历史上,瑞典首相只有4次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其中有两次是现任首相今年的疫情讲话,呼吁民众自律。

11月24日

累计死亡6550人,重症入院1897人,ICU 203人,疫情持续恶化。公共号日记“群体免疫不可靠,疫苗接种是正道”。

11月26日

累计死亡6622人,重症入院1957人,ICU 222人,疫情快速恶化。日记:菲利普王子和索菲亚王妃感染新冠病毒。病毒逼近王室。

11月28日

日记,“收入决定死亡率“,介绍影响covid-19发病和死亡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

12月1日

累计死亡6798人,重症入院2058人,ICU 237人。老程日记:“带病工作,不可原谅之过”,主要谈两件事。学校也成了传染源,家中有病人时,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必须在家隔离一周,这个政策直到现在才执行,让人无语。哥德堡的一名医生带病工作两天,传染13名同事被开除,该医生觉得委屈和处理不公正。

12月3日

累计死亡7007人,重症入院1992人,ICU 258人。日记“瑞典covid-19死亡人数突破7千”,分析疫情和相关政策。

12月6日

日记“瑞典新馆疫情每周报告“,如何解读瑞典公卫局的每周疫情通报。

12月8日

累计死亡7200人,重症入院2229人。本周时诺贝尔奖颁奖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到斯德哥尔摩举行一系列活动,称为诺贝尔周。今年,所有获奖者都不能到瑞典来领奖,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搞了一个灯光秀,老程进城拍了一些照片。第二波疫情以来,北欧四国,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的每百万人口死亡人数分别时97、22、13和9人,差距十分明显。日记“疫情之下的诺贝尔周”作了详细分析。

12月11日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今年是其120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日记“疫情之下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作了详细记录。

12月14日

日记“瑞典新冠疫苗接种时间和问答”,对瑞典的疫苗接种政策作解读。

12月15日

日记“群体感染增多,请您宅家避祸”。累计死亡7667人。新增确诊每天5000多人,医院内感染引起注意,老程对此作了分析。

12月18日

日记“瑞典国王:我们失败了”。瑞典的特例独行的抗疫政策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批评,国内媒体也一直有质疑和批评,但总体来讲,大多数民众还是相信和支持政府的政策。12月17日,瑞典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段国王2分钟的谈话录像,国王表示我们失败了,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年。国王的讲话很快被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好似皇帝的新衣的瑞典反转版。尽管国王并无实权,不能过问政治,但首相还是紧急出面,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最受关注的就是,要求在高峰时段的公交车上,乘客必须戴口罩。这一讨论很久在其它国家早就执行的政策,还是在国王承认失败后被迫出台,让人无语。

12月21日

日记“如何解读Covid-19中的死亡统计数据”。

12月22日

日记“面对病毒变异,瑞典挺直腰肌”。累计死亡8167人。新增确诊继续大幅度增加。英国出现传染性增加70%的病毒变异,40多个国家与英国断航,瑞典马上加入断航行列,并关闭与丹麦的边界。

12月28日

日记“英航突围降落,疫苗阻挡传播”。12月24日,英国正式脱欧,英国人不再受欧盟条约限制。尽管40多国禁止英国航班,但12月26日一家载有33名乘客的英国航班降落在Arlanda机场,让机场执勤的警察刚到震惊。面对没有症状的瑞典公民回国,警察对他们全部放行,不隔离不在机场做核酸检测,而是让他们回家后自行隔离,在当地做核酸检测。其实,变异病毒是很难完全挡在国门外的。12月27日,欧盟国家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媒体作了直播报道。

12月31日

日记“瑞典疫情年终总结”。累计确诊437379人,死亡8727人,现有重症入院2887人,ICU350人。包括首相在内的几位高官不能自律,违反抗疫建议,到商场购物或出国旅行,引发媒体讨伐。

1月5日

累计死亡8985人,重症入院人数2995人达高峰, ICU362人。疫苗接种已经在全国展开,但出于抗疫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不能优先接种疫苗,引发地方当局的不满,担心医务人员因感染减员而导致医疗系统崩溃,自行决定给部分医务人员优先接种疫苗,公卫局被动更改指南。日记“医务人员应该优先接种疫苗吗?”

1月12日

累计死亡9667人,12月17单日死亡116人创纪录,第二波疫情严重程度已经超过第一波。在疫情发生将近一年,瑞典政府才出台一部控制疫情的临时法律。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日记“详解瑞典防止covid19疫情法”。

1月14日

日记“瑞典covid-19死亡人数破万”。分析疫情,比较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的死亡状况,记录几个死亡破千的日子。

1月17日

日记“国王接种疫苗引来争议”。在世界各地,疫苗接种成了遏制疫情的最大希望,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在电视前接种疫苗,示范和号召民众踊跃接种疫苗。但74岁的瑞典国王和77岁的王后接种疫苗却引来非议。在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国王涉嫌插队了。

1月24日

日记“瑞典紧急关闭挪威边境防堵变异病毒”。累计死亡11005人。重症入院人数连续下降到2119人,ICU303人。挪威奥斯陆发现19例英国变异病毒后,关闭了奥斯陆。瑞典政府紧急决定关闭挪威边境,从挪威回来的瑞典人必须在家隔离隔离至少一周,并在5天内做核酸检测。瑞典确定有55例感染英国变异病毒,实际感染人数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2月4日

累计死亡12028人,12天内再添1千。重症入院病人下降到1569人,ICU253人。第二波疫情尚未消失,变异病毒引发的第三波疫情已经袭来。为控制病毒输入,瑞典也仿效他国,要求入境的非瑞典籍公民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瑞典抗疫正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82%的瑞典人希望接种新冠疫苗,公卫局优化接种次序。日记“瑞典优化疫苗接种次序”。

2月25日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累计确诊113215110人,其中欧洲33628470人,北欧5国986155人,瑞典累计确诊652465人。瑞典累计有5188人在ICU抢救。目前,入院治疗的重症病人在继续减少,今日实际入院重症病人1321人,其中224人在ICU抢救。


 

 

迄今,全球死亡2511140人,美国死亡最多达518577人。瑞典死亡12798人,列全球第29位。瑞典死亡人数中,70岁以上11636人,占90.9%,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占72.8%(老年公寓45.7%,家政服务27.1%)。


 

经过一年的抗疫,采取特立独行抗疫政策的瑞典,疫情控制远远差于文化和社会制度相似的北欧邻国。



 

 

比较北欧四国死亡人数的变化曲线,北欧四国在一年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一年后,瑞典的死亡人数遥遥领先。


 

 

实践证明,有效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疫苗接种是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不可缺少的措施。经过一年的抗疫,瑞典没有能有效地控制传播途径,第二波疫情确诊人数,入院治疗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明显多于第一波,全民免疫的幻想破灭,证明瑞典抗疫是一个不成功的模式。变异病毒在部分地区的传播已经导致的第三波疫情的出现,人们把抗疫希望寄托在了疫苗接种。瑞典从12月27日至2月25日,已有454996人(5.5%)接受了疫苗接种,其中235275人完成两剂接种。疫苗接种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显然疫苗接种可能难以完全阻挡变异病毒引发的第三波疫情,希望瑞典政府能从失败中反思和吸取教训,摒弃幻想,采取严格防疫措施,尽快提高疫苗接种效率,从而有效控制第三波疫情。

 

中东欧域外研究

欧盟对普京是否太软弱?

近期卡内基欧洲中心对欧美多位智库专家进行了访谈,就欧盟对俄罗斯近期的政策进行了评论,其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伊恩·邦德  欧洲改革中心对外政策主任

二十多年来,欧盟尚未找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交往的成功战略。

普京不尊重软弱。然而,欧盟将每一个不可容忍的行为仅仅视为一次性的,应当轻度制裁但有可能尽早补救的不是对其做出更强烈反应。

2020年8月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利内Alexei Navalny)中毒事件中,毒药是在俄罗斯内被使用的,而不是西方。但是欧盟不应让其成为削弱自身坚定回应的理由。无论发生在哪里,使用化学武器都是令人讨厌的罪行。在2018年英国前间谍被投毒事件后,大多数欧盟国家驱逐了一些俄罗斯间谍,但这显然不足以阻止普京。

欧盟已经对纳瓦利内中毒事件作出了回应他们制裁了少数俄罗斯官员,并要求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调查俄罗斯的诺维切克计划。对此,普京也不会求饶。

欧盟低估了自己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经济依靠欧洲人购买他们的碳氢化合物并向其出售商品和服务,其中也包括为精英阶层提供金融服务。欧洲不应该害怕利用其对俄的杠杆作用。

雅克·埃伯里黑德 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政治中心

我不认为欧盟对普京太过软弱,尤其是考虑到欧盟所拥有的手段以及在外交政策问题上要求成员国之间达成一致的要求。

2014年以来,欧洲理事会一直在扩大对俄罗斯的制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欧洲议会对俄罗斯人权违反法治的言论丝毫不减。诸如此类的举措使欧盟远离所谓的“普京理解者”(Putinversteher)。对于真正困难的问题,我们有北约。

俄罗斯的行为,不仅在纳瓦利内案中,让欧盟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进一步强化了欧盟的立场。在短期内,欧盟应商定另一轮制裁。从长远来看,欧盟及其成员国应首先集中精力通过修复其不安全因素来削弱普京的力量。

首先,他们应该允许俄罗斯参与战略项目(尤其是能源领域)前三思而后行。欧洲军事力量的发展将加强北约在东欧的威慑力。洗钱行为的打击将使克里姆林宫的朋友及其代理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欧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际措施来更好发挥自身作用

利亚纳·菲克斯 科尔伯基金会国际事务部项目主任

比起软弱更重要的是,欧盟对俄罗斯还不够聪明。

从长远来看,更加严厉打击欧盟中的腐败和洗钱问题是一个更明智的欧盟应该采取的措施之一。俄罗斯资金洗钱机之类的丑闻表明,资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进入欧洲银行体系的流入途径。关闭这些途径会沉重打击贪污腐败的势力,不仅仅在俄罗斯的势力。

另一项明智举措是放开签证制度。俄罗斯专家要求这一制度的开放已经很长时间了。这将使普通俄罗斯人可以亲身体验欧洲,并与欧洲邻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克服近几年来发生的相互疏远。

最后,欧盟(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仅是其成员国的组成。只要成员国优先考虑自己的经济和能源利益,而不是采用欧洲共同方针,那么欧盟对俄罗斯的任何杠杆作用都将受到这些内部分歧的制约。

弗朗索瓦·海斯伯格 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顾问

如果目标是迫使克里姆林宫对毒害纳瓦尼的阴谋进行域外调查,那么施加任何压力都是无用的。

正是由于普京垂直权力的责任直接涉及使用国际禁止的神经毒素进行凶杀未遂,所以俄罗斯总统甚至不允许以掺假的形式进行这种调查。

如果目的是让俄罗斯为谋杀未遂付出代价,那么欧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即通过不断的事实调查发现新证据,其中包括纳瓦利内揭露了一些克里姆林宫的追随者。

2014年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和顿巴斯时一样,德国的立场对于建立这样的欧盟共识至关重要。俄罗斯当局将纳瓦利内拘留了一个月似乎是为证实查看是否会发生这种情况。

此外,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新领导也将受到密切关注。

约翰·赫尔伯斯特 大西洋理事会欧亚中心主任

总体而言,欧盟对俄罗斯的政策已经足够。在普京领导下,莫斯科自2007年对爱沙尼亚发动网络攻击以来一直奉行挑衅性和复仇性的外交政策,其中包括对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侵略性战争、对外国选举的干预以及在欧洲的目标性暗杀。

简而言之,克里姆林宫被证明一直威胁着欧洲的安全和价值观。

欧盟对这些挑衅的反应是临时的。欧盟尚未明确地努力去了解克里姆林宫的政策并确定适当的对策。总的来说,西欧和南欧的一些国家似乎认为这些挑衅没有问题。

但是距俄罗斯地理位置更近的国家对这一威胁有更清晰的认识。俄罗斯的一些行动,例如在英国的暗杀中使用化学武器,甚至要求欧盟中一些胆小的国家做出回应。在德国强有力的领导下,欧盟还因其对乌克兰的持续侵略而对莫斯科实施并维持了惩罚性制裁。

制裁可以而且应该加强,它们对维护欧洲安全的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欧盟的俄罗斯政策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

约翰·科恩布 诺森律师事务所的卢姆森尼奥参赞

普京是一个在外国压力下成长起来的, “惩罚”俄罗斯只会使他的势力在国内得到加强。

我们最好重新学习1970年代的经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甚至接受了《赫尔辛基最后法案》(该法案除其他外还加强了共产党国家的公民权利),因为西方显然不会在柏林放弃,且美国准备与中国重新建立关系。

如今,当德国无视北溪2号管道可能对盟国造成的损害和北约默认波兰边界上的俄罗斯导弹时,普京知道情况已经得到控制。

将乌克兰、格鲁吉亚或纳卡冲突责任归于俄罗斯,或者将俄罗斯定义为侵略者而不是乌克兰的“和平缔造者”时,将引起普京的注意。

2008年实施的北约对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提议比其他制裁措施有效很多倍。将叙利亚境内的俄罗斯战争罪行作为联合国考虑的问题,这样做也会引起普京的注意。实施更多的制裁,只会让他通过关闭我们的电厂来做出回应。

阿格尼什卡·莱古卡 波兰国际事务学院高级研究员

对许多欧洲人来说,纳瓦尼要么是勇敢的要么是鲁莽的。有人说他不应该相信民主和更好的俄罗斯。从这个意义上说,纳瓦尼与欧盟正好相反。他不惧怕面对普京政权。

另一方面,欧盟成员国再次对纳瓦利内的案子表示“深切关注”。即使欧洲议会呼吁审查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并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也不会改变莫斯科已经习惯这种反应的事实。

从俄罗斯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它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免受西方压力,抵消了制裁的影响,保持了内部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以及对人口的控制。

尽管对俄罗斯发表了激烈的言论,但纳瓦利内中毒的国际后果对俄罗斯而言并不严重。在德国,此案引发了有关北溪2号管道建设的广泛讨论,但德国政府并未撤回对该项目的政治支持。如果德国这样做的话,这将是一个强有力的举动,俄罗斯的当局对此会有所注意。

约翰·洛格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副研究员

欧盟始终认为其不可能对克里姆林宫的政策采取一致的对策,因为人们对克里姆林宫所构成的威胁的性质缺乏共识。

2014年乌克兰事件的发生导致欧盟的妥协没有改变: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制裁和对话。这项可观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德国政策的转变。这只是战术上的回应,而不是战略。

由于莫斯科对乌克兰的顽固态度,在叙利亚的行为以及在索尔兹伯里市诺维奇克投毒事件,制裁仍然持续实施中。俄罗斯领导人已将他们的国定为欧洲的流放者,并对结果感到满意。俄罗斯方与欧盟之间没有进行过富有成效的对话,也没有可能进行对话。

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卡执政期间,白俄罗斯的情况持续恶化,欧盟和俄罗斯都不知道对此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欧盟领导人一直对挑起与俄罗斯的对抗保持谨慎态度,但是,在缺乏更加坚定的政策情况下,两国关系仍持续恶化。

欧盟应制裁更多的普京体系推动者,并明确指出欧盟将克里姆林宫的人与俄罗斯人民区分开。

乔瓦娜·马洛维 政治网络执行总监

答案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极其恶劣的水平,伴随着一系列制裁和在许多问题上的分歧,纳瓦利内案使局势进一步复杂。

欧盟在中毒事件发生后以及纳瓦尼于2021年1月17日返回莫斯科被拘留后作出了反应,最高层对此进行了谴责并要求立即释放他。

可以预料,在立陶宛的提议之后,欧盟和其他国家可能会考虑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但是,如果这样,它们很可能仍将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扩大与普京接近的有针对性的个人名单。

另一方面,欧盟仍需面对许多内部问题,也没有采取决定性步骤的势力。

杰夫·拉特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当代德国研究院院长

欧盟领导人未能对普京的行为施加全面影响,因此他认为俄罗斯会破坏邻国的稳定并破坏欧盟内部的民主制度。

企图暗杀纳瓦尼只是最近的一个例子,它展示了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点:高层的有罪不罚现象以及对大规模抗议的强烈恐惧和脆弱感。这不仅是俄罗斯的内部问题,它还损害了欧洲的重要利益。

纳瓦利内中毒之前,英国发生了斯克里帕尔神经毒剂袭击事件。2019年在柏林,光天化日之下一名车臣流亡者被谋杀。

如果纳瓦利内受到俄罗斯国家的进一步迫害,欧盟应实施更严厉的措施。欧盟外交部长们将于2021年1月25日举行会议,他们应该事先表明他们准备决定对政权人物进行进一步制裁。

更广泛地说,国家领导人将掌握采取更强硬和更有效方法的关键。德国总理默克尔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已经非常了解普京的心理和他的危险性。她冒险遗留下这些政策,但政策缺乏连贯性:在乌克兰问题上坚定且以欧盟为中心,但在北溪2号管道建设项目上却显得软弱且以国家为中心。

在她任职的剩余几个月中,欧盟需要更多的坚定决心和更少的风向标警告。

詹妮·里奥塔 路易斯大学数据实验室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成员和主任

2月,欧盟高级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计划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这是自前欧盟高级代表莫盖里尼2017年对俄罗斯访问以来的首次峰会,“我们将密切关注纳瓦利内先生于1月17日宣布返回俄罗斯之后的情况,并期望俄罗斯当局遵守职责,尊重他的权利。”

纳瓦利内确实返回了家园,并立即被捕。欧洲将如何反应?不要期望欧盟采取统一的方法。欧盟面临着流行病和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也面临着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以及一些对克里姆林宫表示同情或受到俄罗斯推动的民粹主义政党统治的成员国问题。

默克尔坚决反对普京,尽管他对北方天然气感到不满。欧盟专员保罗·根蒂罗尼(Paolo Gentiloni)捍卫人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将尽力而为,但关键点在于美国总统拜登。

(编译 穆梓菲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尽管目前在国际上使用新冠病例追踪程序的成果还很有限,但希腊政府表示,将尝试在3月推出希腊版病例实时智能追踪手机程序。虽然当局一再强调“还没有形成100%的最终方案”,但欧盟委员会的相关页面上,已将希腊标识为正在开发应用程序的国家之一。日前,希腊数字治理部长基里亚科斯·皮埃拉卡基斯表示,希腊政府“正在考虑病例追踪的解决方案”。据介绍,实时追踪软件将提供适用于IOS和Android系统,并通过蓝牙进行定位,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该应用并激活账户,一旦确诊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出现在手机持有者2米范围内长达15分钟,系统将向手机发送提醒通知。

希腊政府2月26日宣布,将针对阿提卡地区的封锁措施再延长一周,直至3月8日。该国内政部副部长、前政府发言人斯泰里奥斯·佩萨斯则表示,市场可能于3月16日正式“重启”。他强调称,如果疫苗接种按计划实施,从3月15日起,接种进展将大大加速,4月将是最为大规模接种疫苗的一个月。佩萨斯说,等到复活节的时候,情况将会非常乐观,尽管病例不会完全消失,但“我们肯定不会再经历去年一样的封锁”。

 

罗马尼亚

罗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罗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9.2亿欧元,2019年同期为48.5亿欧元。截至2020年12月底,罗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840.6亿欧元。

2020年,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109.8亿欧元,同比增加5亿欧元。其中货物贸易赤字188亿欧元,增长8%,服务贸易盈余96.3亿欧元,增长11.3%。

 

保加利亚

2月24日,保政府通过决议,拟为佩尔尼克、拉兹格勒和阿克萨科沃市拨款900万列弗用于支持各市基础设施建设。佩尔尼克市政府拟获得495.4万列弗,并将用于清理和加固斯特鲁玛(Struma)河两岸的河床。拉兹格勒市获190万列弗,并拟对阿普列斯科·瓦斯塔妮(Aprilsko Vastanie)大道进行维修。阿克萨科沃市将获得23.26亿列弗,并拟对VAR 1031号市政道路进行维修。

保加利亚卫生部长科斯塔丁·安杰洛夫(Kostadin Angelov)宣布,保加利亚将于3月1日恢复保境内的有组织旅游,从4月1日起将允许接纳有组织的外国游客。夏初,将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保加利亚副总理兼旅游部长玛里娅纳·妮科洛娃(Mariana Nikolova)表示,餐厅将于3月1日重新开放,最多允许接纳50%的客人,每桌最多6人同时就餐,工作时间至晚11点。保加利亚餐饮企业协会主席理查德·阿里贝戈夫(Richard Alibegov)称,将于4月1日取消对工作时间的限制。

据保加利亚央行统计,2020年,保共收到侨汇3.39亿欧元,比2019年12.18亿欧元减少约8.79亿欧元,为近年来最大跌幅。侨汇将直接流入国内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市场并创造附加值;侨汇大幅减少加剧了疫情的负面影响。

 

捷克

总理安德烈·巴比什政府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该措施将于3月1日星期一生效,适用三个星期,即至3月21日。新的措施严格控制捷克内部跨区域活动,除非有特殊理由严禁跨区域活动。

德国政府将从受传染性更强的,冠状病毒突变严重影响的地区(包括捷克共和国)旅行禁令延长至3月17日。从3月3日起,对捷克共和国和奥地利蒂罗尔州将实行广泛的旅行限制。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经济部长理查德·苏利克表示隔离应用软件可能会在4月底之前完成。该软件应该由国家健康信息中心(NCZI)进行运作。斯洛伐克总理伊戈尔·马托维奇未对计划发表评论。据苏利克说:“该应用程序将重点关注测试结果为阳性的人和那些跨越国界的人,并且不会对COVID-19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进行追踪。“这位部长认为完全关闭边界将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同时,他认为应减少对不遵守防疫措施人的罚款。苏利克进一步表示他愿意担任卫生部长。他向总理马托维奇提议罢免现任卫生部长,但马托维奇拒绝了他的提议。

 

克罗地亚

2021年3月1日起,克罗地亚政府决定放宽某些防疫措施。餐饮业者和运动员都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其中餐饮业服务商一听到关于放松措施和开放露台的消息,便立即开始了准备工作。一名88岁女性在Stari Perkovci一家诊所内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死亡,医生当场立即排除了疫苗致死的可能性,例如过敏反应或者疫苗的使用不当。种种迹象表明,该老人患有缺血性心脏病,而心脏病的发作是导致她死亡的原因。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亚历山大·武西奇(AleksandarVučić)28日前往机场迎接运载俄罗斯新冠疫苗的飞机,该架飞机运送了10万剂新冠疫苗。

塞尔维亚农业部长米兰·科尔科巴比奇(Milan Krkobabic)宣布,该部将很快提出一项详细提案,为将空置房屋分配给年轻农民的计划提供建议。根据一些估计,塞大约有15万套房屋提供给农民。在塞尔维亚,三代人通常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因此该计划将面向打算独立,建立自己家庭和农场的年轻人。

 

 

波兰

波兰政府出台的新卫生限制措施从2月27日起开始生效,包括:

在公共场所不能戴围巾或面罩,必须佩戴手术、FFP2或FFP3专业口罩;

瓦尔米亚-马祖里省商场、酒店、影院、剧院、游泳池、博物馆和美术馆将关闭。1-3年级的学生实行远程教学;其它省份维持现状;

从捷克和斯洛伐克返回波兰的公民需要进行隔离,但持有48小时阴性测试结果报告或接种欧盟认可疫苗的人可以免于隔离。

尽管新冠疫情造成经济危机影响,波兰向德国市场出口的产品不断增加。2020年底,波兰对外贸易顺差总值增加了540亿兹罗提。出口成为波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去年波兰不仅成为德国第四大出口国,而且波兰在德国消费市场也超过法国出口总额。波兰热卖出口产品包括车辆、飞机、运输设备、贱金属、工业产品、纺织品、塑料制品、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食品、软和酒精饮料、烟草、以及化学工业产品。

2020年,波兰出口总值达到1.052万亿兹罗提,进口总值为9980亿兹罗提。

 

拉脱维亚

2月18日,拉脱维亚政府决定,当前资金资助计划的可用金额将增加2.4亿欧元,从目前的7080万欧元增至3.108亿欧元。到今年2月18日,国家收入署(VID)总共收到了10154份申请的援助总额近9400万欧元,以继续提供支持企业度过新冠疫情危机,可用资金的援助计划将从7080万欧元增加到3.108亿欧元。

拉脱维亚政府宣布,尽管一些旅行限制仍然存在,国际学生可以去拉脱维亚旅行。外国全日制学生和交换生可以来拉脱维亚,他们的教育机构必须出具他们有必要进入该国的书面确认。除此之外,学生必须提供新冠肺炎阴性检测证明,检测不得早于来拉72小时前进行。如果他们来自一个高风险的国家,还必须要进行自我隔离。

 

爱沙尼亚

3月起,塔林各地将根据“红色预警”开展各项防疫工作,以遏制疫情蔓延。塔林市长Mihhail Kõlvart表示,该地正在实施各项防疫措施,以降低工作场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许多公司员工将开始远程工作。“新冠肺炎正在全球广泛传播,我们必须确保市政服务的可用性,保持服务大厅的开放。如果一项服务可以通过线上方式申请,我们建议用户选择电子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Kõlvart说道。

 

立陶宛

立陶宛经济和创新部长表示,立陶宛应充分利用当前形势吸引投资,帮助第三国企业在立长期运行。经济创新部正与其他部门一起修订适用于承诺在立投资并创造工作岗位的外国企业的相关法律,方便外国企业员工及其家人申请临时居住证。立陶宛投资署数据显示,目前仅白俄罗斯就有60多家企业正在或考虑将其经营活动转移至立陶宛。投资署还计划增加立陶宛在英国和德国代表处数量,并在美国和瑞典开设新代表处。投资署计划在5年内吸引约10亿欧元投资,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阿尔巴尼亚

据阿尔巴尼亚《每日新闻报》当地时间2月27日报道,希腊决定从3月1日起,在阿尔巴尼亚与希腊间的卡卡维甲陆路过境点执行更严格的人员入境管理规定。

据介绍,目前从阿尔巴尼亚边境一侧进入希腊的人员需要隔离7天,3月1日起隔离期将延长至14天。另外,希腊方面还规定每日从阿尔巴尼亚入境希腊的人员数量不能超过400人,且只能在早7时至晚7时之间进入希腊。

 

牙利

中国出口匈牙利的首批新冠疫苗于2月16日运抵匈首都布达佩斯。匈牙利首席医疗官表示,22日至23日中国疫苗被陆续运送至约5000名家庭医生的诊所。中国疫苗可在2至8摄氏度的温度下储存,非常适合家庭医生使用。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疫苗陆续抵达。2月28日,匈牙利总理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他当天在首都布达佩斯接种了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刘作奎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顾虹飞、吴佳岳、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