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3月14日-03月15日)

疫情下的欧盟移民政策、中波合作:

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EU Immigration Policy and China-Poland Cooperation under the Pandemic:Report of the Regional Situation in CEECs

(No.148    2021.3.14-3.15)


疫情大数据


本期目录

专家观点:

1、乔治∙佐戈普洛斯:继续为人民谋福祉而奋斗

2、李益斌:新冠疫情对欧盟难民问题的影响、应对与问题

3、潘颖子:波兰第三波新冠疫情冲击下中波合作新机遇

4、程国钧:王储染新冠,疫苗起风波


域外研究:

三步走计划重振跨大西洋联盟


各国形势跟踪


专家观点

乔治∙佐戈普洛斯(George N. Tzogopoulos,法国尼斯欧洲大学讲师,希腊德谟克里特斯大学讲师,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助理研究员):


继续为人民谋福祉而奋斗


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 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0年12月通过视频方式在北京论坛上发言时说的那样:“中国帮助数亿人脱贫,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用古特雷斯的话来说, 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减贫成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2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会议,以纪念国家在消除贫困上取得的成就。  


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并在过去八年里得到大力实施的政策执行结果。十八大后,进步尤其显著。此后,平均每年有1000多万人脱贫。中国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据家庭实际需要和村庄的脱贫能力,配以“量身定制”的减贫措施。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充满了挑战和困难,新的征程却以积极乐观的面貌开启。巩固成果可能比实现目标本身更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持续和诸如气候变化、粮食不安全等持续性风险的加剧会带来更多挫折。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已脱贫家庭不再返贫。尽管去年中国经济恢复了增长,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已自年初开始在逐渐减少,但仍有一些未知因素将影响人们全面回归正常秩序。由于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对称,以及达成共同规则以顺利恢复旅游业的意愿有限,因此很难做出完全回归正常的预测。


在确保之前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中国政府有望采取行动减少社会不平等。消除贫困并不意味着已经实现习近平所设想的中国未来的公平水平。例如,工资和养老金方面的差距就是一个问题。此外,那些离开村庄到城市工作的农民工也常常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特别是他们的子女尤其需要享受特殊教育政策。


习近平认为,中国政府必须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他2017年在世界政党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标题。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公民已经见证了个人收入的增加。具体来说,2019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合4461.9美元),2020年为32189元(合4961美元)。人们很感激摆脱贫困,但他们也期望生活会有新的改善。


因此,中国不能只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一项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计划来提升中国落后地区的竞争力。例如,在农村地区,由于它们的贫困率比城市地区高得多,就需要专项支持。在此背景下,中国披露了2021年的一份文件,呼吁加强本土耕作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新技术。中国政府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福祉,但不会成为无休止的供给者。相反,它将通过向公民提供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以为其增强中长期自主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在动荡的当今世界,领导地位很重要。中国是一个拥有技术实力和自身独特性的发展中经济体。习近平努力在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强国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伟大斗争持续进行,且超越了国界。正如习近平在今年1月的“达沃斯议程”世界经济论坛上说,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做出贡献。


世界不可能只有一个赢家。世界各国要一起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本着共同繁荣和平等的精神树立了榜样。

(翻译 刘江鸿)

李益斌(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新冠疫情对欧盟难民问题的影响、应对与问题


一、新冠疫情对欧盟难民接收和庇护体系的影响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盟蔓延,并迅速席卷整个欧洲。新冠疫情对欧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其中难民接收和庇护体系也遭受了巨大打击。正如欧洲政策中心的移民政策分析师奥利维亚·桑德伯格·迪兹(Olivia Sundberg Diez)的观点,对布鲁塞尔而言,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对欧盟的庇护产生了相当重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欧盟在2021年1月的官方统计,在2020年前10个月,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整个欧盟的庇护申请量同比下降了33%,非法越境人数为6年来最低。但是,部分地区的难民接收压力不降反升,而且整体的难民申请人数在逐渐回升。尽管总体上有所减少,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通过中地中海地区到达意大利和马耳他的非法入境人数增加了154%。到2020年,此类入境人数超过了34100,而2019年则接近11500。与2019年相比,西班牙的入境人数在2020年增加了46%。


尽管申请数量相对较少,但由于社会隔离和封锁措施,大多数欧盟国家(尤其是在2020年3月至6月的第一波疫情期间)的庇护案件堆积如山。同时,疫情突出并加剧了整个欧盟庇护系统中的现有问题。尤其是难民的住房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新冠疫情给欧盟和难民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欧盟应对相关风险的举措

疫情暴发之后,欧盟在2020年6月发布了《COVID-19紧急情况下庇护和接待系统中的措施》,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欧盟及成员国应对新冠疫情风险的措施。根据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大多数欧盟国家都采取了紧急和特殊措施来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宪法规定,欧盟成员国均宣布启动紧急和例外条款,允许当局执行一些紧急措施来应对疫情的挑战。针对在难民接收和庇护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欧盟及成员国提出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具体包括:


第一,一审程序的措施。疫情对人们接触进行了限制,这导致庇护中的服务受到了影响。在许多国家,政府紧急宣布关闭相关设施,并限制公众进入。首次庇护申请的登记和个人面谈都受到了限制,为此,欧盟国家采取了远程办公或延长庇护申请的举措。新的技术得到应用,比如视频面试等。


第二,关于都柏林程序的措施。由于各国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都柏林程序受到严重影响,成员国实施边界管制和旅行限制,难民的申请和转让都被迫中止。


第三,难民接待方面的措施。新冠疫情使难民固有的接待和住宿问题更加凸显。因此,许多欧盟成员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疫情信息,作为第一步,通过各种语言的传单和海报,分享有关公共卫生和限制的信息和指示,包括社会隔离措施等。2、卫生条件,根据国家公共卫生当局的建议和现有的一般规则,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欧盟及成员国针对难民发放防护设备(比如口罩),并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3、新的寻求庇护者,对于新抵达的寻求庇护者,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如自我隔离、隔离、安置和健康检查等。4、收容能力,建立了紧急收容所,以提高收容能力和降低收容率。5、准入限制和服务重组,由于防疫需要,难民接待和住宿中心也受到限制,因此,非必要的访问和活动,包括难民的转移都被取消,以避免人群聚集。同时,对食物和现金的分配都直接点对点进行,集体活动(比如体育、文化等)都被暂停。6、健康检查,针对难民进行健康检查,由流行病学专家参与,对相关人员和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在确定新冠病例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收容隔离,以更好地控制病毒感染。


第四,二审程序的措施。由于紧急状态和监禁措施限制了司法程序,直接影响到庇护上诉程序。根据司法系统的结构,各项措施自动适用于所有司法系统。因此,各种工作安排、时限和听证等都受到影响,与庇护有关的上诉活动也直接受到影响。


第五,国际保护受益者的措施。由于疫情限制措施,有关居留许可、融合方案和家庭团聚程序等都被迫中断。关于证件的有效性,欧盟成员国自动延长了相关居留证。由于教育机构的普遍限制,融合和专业语言课程已经停止,欧盟正在努力恢复这些课程。


第六,关于遣返的措施。由于疫情影响,航班和其他交通工具大大减少,第三国为遏制新冠疫情的扩散而采取限制性入境措施,这扰乱了欧盟的自愿和强制遣返程序。尤其是由于土耳其的突然发难,欧盟对土耳其的难民遣返工作被迫暂停。为了应对所遇到的挑战,欧盟成员国不得不延长相关人员的离境期限。


第七,关于拘留的措施。防疫措施还影响到被拘留国际申请人的庇护程序。一些欧盟国家试图通过新技术来应对相关挑战,通过远程会议来进行个人访谈。由于申请程序被中断,导致部分人员的释放也被迫暂停。


第八,重新安置的措施。新冠疫情导致难民的重新安置方案被迫中断,然而,大多数欧盟成员国继续对相关档案进行准备和处理。欧洲联盟委员会鼓励各成员国尽可能采取紧急保健措施,在危机期间继续开展与重新安置有关的活动,并准备在安全的条件下重新安置所有有关人员。但是由于对病情传染的担忧,现有的重新安置活动基本停止。


三、欧盟相关措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冠病毒的大流行,欧盟及成员国疲于应对,而针对疫情的防控效果一般,欧洲的疫情经历第二波高潮,可能面临着第三波的影响。难民问题作为一种特殊议题,也成为欧盟防疫的一个漏洞和短板。虽然,欧盟针对难民接收和庇护问题制定了紧急措施,但是这种临时性的补救措施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针对难民的防护等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难民庇护申请停滞。由于接待设施过于拥挤,从东南欧过境的人们被禁止入境,在这种情况下,庇护申请不予登记。而在土耳其与希腊的边境上,陆上和海上的难民相互推诿的情况较为严重。匈牙利的新规定限制难民和庇护申请者进入该国。尽管部分国家,比如西班牙和意大利等重新启动了申请程序,但是其等待期却长达6个月。大量新进入的难民事实上依然拥挤在主要的入境点上。虽然欧盟启动了相关措施,但是对于难民接待和申请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第二,难民和庇护申请者的公共卫生问题依然严峻。大多数难民接待和安置中心并不能完全实施有效的卫生防疫方案。在部分难民安置点中,出现了新冠阳性病例。事实上,难民群体依然是新冠疫情流行的高危人群,除了公共卫生条件差之外,新到来的难民可能携带病毒,这让防疫人员防不胜防。欧盟目前针对核心区域的防疫依然困难重重,而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和边缘地带的难民安置点,更无法保证公共卫生安全。


第三,电子服务在难民议题上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但依然难以完全评估。为应对疫情造成的难民庇护申请的停滞,欧盟及成员国启用了线上办公的模式,对庇护申请和个人访谈都搬到线上进行,这不仅有效阻止了人员流动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相关申请的效率。但是,暂时依然无法判断这种模式对难民接收和申请的长远影响,无法确定其实际效果如何。尤其是难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也存在一定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9月23日,欧盟委员会颁布了《移民与庇护新公约》(New Pact on Migration and Asylum),提出了更公平的移民与庇护管理办法。它旨在制定一项全面可持续的政策,针对非法移民难题提供更人道的治理措施,发展合法的移民途径,更好地融合难民和其他新移民。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欧洲的民族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团体对难民更加排斥,而这种情绪正在席卷整个欧洲,未来欧盟的难民和庇护政策走向何方,依然值得进一步观察。

潘颖子(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波兰语专业教师):


波兰第三波新冠疫情冲击下中波合作新机遇


波兰作为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和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同时也是中国在欧洲的全面战略伙伴之一,从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始终与中国在疫情防控、双边合作等方面保持了良好合作。2021年2月以来,波兰遭到了新冠疫情的第三波冲击,这也无疑给波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带来了众多新的隐患与风险。在应对这些重大挑战的同时,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与波兰总统安杰依·杜达(Andrzej Duda),外交部长王毅与波兰外交部长兹比格涅夫·劳(Zbigniew Rau)分别进行了两次通话,这也将给中波双方深化务实各方面的合作提供不少新的机遇。


2021年2月底,波兰卫生部长亚当·涅杰尔斯基(Adam Niedzielski)表示:“波兰已经出现第三波新冠疫情了。”他还表示,从2021年2月17日以来,波兰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了8千人,而近日新增确诊人数更是突破了单日2万人。此外,波兰国家科学院新冠疫情专家组成员阿乃塔·阿菲特(Aneta Afelt)也表示,根据每日新增确诊人数的激增我们完全可以说波兰已经遭到了新冠疫情的第三波冲击。她还表示,由于上一轮疫情秋季高峰从20年的九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了12月初,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此次波兰新一轮疫情的持续时长将和上一次相似,也就是说此轮冲击的顶峰可能会出现在三月中或四月,这就包括了波兰今年的复活节假期(4月1日-6日)期间,并且会持续到四月末甚至五月初。


图2021年以来波兰每日新冠患者确诊人数


2021年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波兰总统杜达通话,以波兰主流媒体之一的TVN24为首的多家媒体都对此次通话进行了相关报道。在几乎所有波方报道中,中国新冠疫苗问题都被列在了首要位置。以TVN24为例,报道中强调了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波兰提供新冠疫苗。同时该媒体也对习近平主席就中方愿意加强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分享与交流进行了积极报道。紧接着在3月9日外交部长王毅与波兰外交部长兹比格涅夫·劳的通话中,双方就1日两国领导人的通话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波兰外交部发文表示,劳部长高度赞赏中方致力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同时波方也十分重视与中方就流行病学相关方面经验进行交流,并愿意从中方获得必需的医疗资源。


从两次通话中不难看出,波兰与中国在新冠疫苗方面的合作即将实现。目前波兰市场上投入使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均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和欧盟委员会的许可,它们分别来自Pfizer/BioNTech、Moderna和AstraZeneca这三家公司。另外,3月12日波兰卫生部宣布,根据欧盟理事会最新决议,第四家公司,即Johnson&Johnson公司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将于今年5月抵达波兰。然而波方同时也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将要减少订单数量的信息,具体细节波方将于三月底向民众公布。与此同时,当被问及在欧盟机制之外的新冠疫苗(即中国或俄罗斯疫苗)计划时,波兰卫生部副部长瓦尔德马尔·克拉斯卡(Waldemar Kraska)表示,如果相关疫苗出现在了波兰市场上,波兰政府保证,那这一定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疫苗。


除此之外,TVN24的相关报道也指出,在两国元首于3月1日进行的通话中,习近平主席还强调了疫情期间往返于中波两国之间中欧班列的开行量和运货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也是中国与波兰以及其他一些欧盟国家之间供应链紧密依存的印证。报道中也提及了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将通过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的有关机制来进一步增大中国对波兰优质农食产品的进口。同样地,波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克里斯多夫·什柴尔斯基(Krzysztof Szczerski)也表示,杜达总统得到了中方的明确保证,将尽一切努力以简化波兰向中国出口商品的相关贸易,特别是实现在农业相关领域的贸易便利化。什柴尔斯基还指出,中方也有为那些有意要与中国增加商业合作的波兰企业家开辟一条“捷径”的意愿,而这理应将有助于两国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与波兰双边贸易进出口额还是达到了自2015年来的新高。在此基础上,波方也认为,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2月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中方计划今后5年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累计价值1700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扩大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商品、争取实现未来5年中国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额翻番和双方农业贸易额增长50%这一系列重要决定同样也可以说是“朝着波兰当局所希望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信经过疫情的考验,尽管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客观障碍,如安全方面、外部压力等,中波关系仍然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外加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无疑也将为中波两国在各方面的合作上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及的疫苗合作、人员来往及贸易合作等方面,而中国与波兰也定能在此基础上共同谱写两国友好的新篇章。

程国钧(瑞典斯德哥尔摩妇产科医生):


王储染新冠,疫苗起风波


3月11日,斯德哥尔摩风雪交加。傍晚传来重磅消息,瑞典王储Victoria和丈夫Daniel亲王核酸检测阳性。王室新闻官Margareta Thorgren说,Victoria王储星期三出现感冒症状,就与家人一起居家隔离了。今日核酸检测结果显示Victoria和Daniel夫妇均为阳性。目前,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3月12日是王储的命名日namnsdag,王储计划中的相关活动也因此而取消。这是自去年11月份Philip王子和Sofia王妃感染新冠病毒后,国王的三个孩子中,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国王的二公主一家在美国。国王夫妇本人已经于1月17日提前接种了新冠疫苗。


3月11日是瑞典抗疫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一年前的今天,瑞典出现第一例Covid-19死亡病人,这也是北欧国家的第一例死亡病人。这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有多种基础疾病,没有境外旅行史。没成想到,这一病例就成了瑞典大多数Covid-19死亡病人的典型。365天后,瑞典的死亡人数达到13111人。这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11916人,占90.9%,这一比例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死亡人数已达261万8千8百10人,北欧五国死亡16901人。北欧五国人口总数2730万,瑞典人口占37.5%,而瑞典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北欧五国的77.6%。这与瑞典出现第一例死亡病人之后,开始执行特立独行的抗疫政策有关。一年前的今天,WHO的谭德赛在疫情严重蔓延到全世界后才迟迟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这一100多年来最大的疫情还在持续发展之中。


3月11日的瑞典疫情通报。公卫局公布官方数据,新增确诊5335人,累计确诊712527人,累计5467人在ICU抢救,新增死亡35人,累计死亡13146人。目前实际入院治疗的重症病人1449人,其中233人在ICU抢救。


目前,全球抗疫的重点集中在疫苗接种,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加速疫苗接种,新的疫苗陆续被批准使用,各国也使出浑身解数购买使用疫苗。欧盟国家采取的是集体采购政策,成员国按照人口分配疫苗,各国只能在如何使用疫苗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老程在以前的日记中介绍过,丹麦人机智有效地使用疫苗,已遥遥走在欧盟其它国家的前面。瑞典有758884人(9.3%)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335031人(4.1%)完成两剂接种。最近,Pfizer和AstraZeneca公司的疫苗不能按合同供货,AstraZeneca将在今后减少一半的供货,这将使瑞典的疫苗接种计划难以在6月底完成。瑞典新冠疫苗协调官Richard Bergström对此表示失望和愤怒。


3月11日,欧盟药品局EMA批准美国强生公司的疫苗,这是欧盟国家批准使用的第四支新冠疫苗,只需接种一剂。这只美国疫苗能否按期供货,还是一个大疑问。


3月10日,瑞典社会部长Lena Hallengre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府建议把购买疫苗的预算从45亿克朗增加到110亿克朗,希望能在欧盟集体采购合同之外自行购买疫苗。英国脱欧后,自主决定,购买大量AstraZeneca疫苗。瑞典政府的这个建议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观察。


目前,瑞典的疫苗接种进行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和病人直接接触的医务人员属于第二阶段。70岁以上和有危险因素的人接种Prizer/Morderna公司的mRNA疫苗,其它人员则接种AstraZeneca的疫苗。关于疫苗的副作用陆续见诸报端。据SVT报道,隆德大学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接种了AstraZeneca疫苗后有40%出现副作用,大部分是比较轻的发热头痛局部酸痛等轻微副作用,但也有不少工作人员因为副作用而在家休息,影响了工作安排。


老程在瑞典药物局网站看到截至3月9日的三种疫苗的副总用统计数据。三种疫苗中,出现副作用的比例分别是Pfizer1.1%,Moderna1.5%, AstraZeneca8.8%。AstraZeneca疫苗的副作用明显多于其他两种。


大多数副作用都比较轻微。这些副作用也常见于其他的疫苗接种。Pfizer疫苗的常见副作用是发热0.4%、头痛0.3%、疲劳0.2%、寒战0.2%、恶心0.1%、肌肉酸痛0.1%、胳膊疼0.1%、全身痛0.1%、肿胀0.1%、压痛0.1%。Moderna疫苗的常见副作用是发热0.7%、头痛0.5%、寒战0.3%、疲劳0.2%、局部红肿0.2%、恶心0.2%、肌肉酸痛0.2%、肿胀0.2%、刺痒0.2%。AstraZeneca疫苗常见的副作用是发热6.5%、头痛4.9%、寒战3.7%、肌肉痛1.7%、恶心1.3%、全身疼1.2%、疲劳1.2%、关节痛1.0%、眩晕0.6%和胳膊疼0.6%。


昨天的一个大新闻是AstraZeneca疫苗的副作用,奥地利一人在接种了AztraZeneca疫苗后死于血栓。奥地利、丹麦、挪威、冰岛、意大利、卢森堡、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欧盟国家因此决定自3月11日起暂时停止接种该疫苗。


众所周知,Covid-19的一个重要致死原因是血栓,抗凝已经成为Covid-19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血栓,抽烟、肥胖、糖尿病等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欧洲药物局(EMA)随后发布新闻稿,指出在欧盟国家中有500万人接种了AstraZeneca疫苗,其中有30人出现血栓,血栓发生率没有高出人群的自然发生的平均水平,EMA将继续对此进行调查。EMA认为疫苗接种的好处远远高于其副作用,没有必要停止AstraZeneca的疫苗接种。


瑞典药物局的Veronica Arthurson也指出,在瑞典接种AstraZeneca疫苗后有2例出现血栓,在接种了Pfizer疫苗的人中,也有10例出现血栓。瑞典药物局也不建议暂停AstraZeneca的疫苗接种。WHO发言人Margaret Harris在周五表示,目前没有理由叫停AstraZeneca疫苗。


目前,老年公寓的90%老人接种了一剂疫苗,80%接种了两剂。这里的新增确诊病人已经出现急剧下降。上周,全国老年公寓共有34例新增病例,比年初下降了95%,死亡人数也明显减少。在需要家政服务的老年人群中,疫情发生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


最近14天,按照每百万人口死亡人数排名,瑞典的死亡率排在欧洲国家的倒数第7名。Anders表示这是一个成功的转折,应该归功于疫苗接种。瑞典死亡病人中,46%是住在老年公寓的老人。如果停止接种AstraZeneca疫苗,将会导致瑞典的疫苗接种出现明显滞后,会对疫情控制带来更大的危险。


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也有副作用。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副作用,才能保证疫苗接种的顺利进行,从而早日有效地控制疫情。

域外研究

三步走计划重振跨大西洋联盟

爱德华·菲什曼,马克·西马科夫斯基


近期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布了研究报告,就如何重振欧美大西洋联盟发表了观点,现摘编如下:


像所有老朋友一样,美国和欧洲关系也有过起伏,他们也经历过疏离甚至紧张的时期。但信任,具体说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文化渊源和共同赢取的胜利,使这种关系即使有所损害,也能够重新开始。


唐纳德·特朗普的总统任期改变了这一切。从苏伊士危机和伊拉克战争的政策分歧,到特朗普对欧洲的对手公开示好、支持脱欧来破坏欧盟、并威胁将美国从北约撤出,这种信任几乎到了破裂的地步。


拜登上台后,已经采取积极行动重建这种信任,包括优先与欧洲领导人通话,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强调跨大西洋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选择致力于跨大西洋的专家,如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担任重要外交政策职位等。欧洲领导人也竞相欢迎这位新总统,并思考如何改善跨大西洋关系。比如,在拜登当选后的几个月里,欧盟委员会起草了一份白皮书,呼吁各国领导人抓住机会,打造一个全新的美欧联盟,并提议成立一个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委员会。


然而,重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传统的密切外交、热情的言辞和崇高的白皮书是不够的。它要求双方采取切实行动,证明美国和欧洲仍可以共同成就重大事业。跨大西洋合作可以在很多议题上发挥作用,但必须确定优先次序。目前阶段,有三个项目,既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重振跨大西洋安全、协调美欧技术政策,应该排在议程首位。


第一步:战胜新冠病毒

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是最直接也最好的开端。美欧均属世界上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复苏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其他全球性计划。


随着美国强生公司、莫德纳公司和辉瑞公司成功研发出至少三种疫苗,美国和欧洲有机会扭转当下局面。双方应实施联合计划,以确保疫苗的生产和销售尽可能快速和公平地惠及全球。拜登承诺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提供40亿美元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除了资金,领导全球疫苗接种工作还需要更多协调和协作。


通过在疫苗制造和分销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和欧洲可以恢复一些软实力。此前,由于在应对新冠疫情中一些拙劣行为,双方的软实力都有所下降。特朗普政府拒绝参与疫苗开发和交付的国际合作,使国际社会怀疑,美国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解决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要想恢复民主制度在全球的地位,美国及其欧洲的民主盟友必须恢复国际社会对民主治理能力的信心。这一点,通过在全球结束新冠大流行可以实现。


第二步:重振跨大西洋安全

在防务和安全问题上,特朗普对北约的敌意从根本上破坏了跨大西洋盟友对美国支持第五条款的信心,同时削弱了北约对俄罗斯等对手的威慑力。拜登政府将设法修复前任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它应该强化美国对北约第五条款的承诺,并在即将举行的北约领导人线上会会议提出加强北约同盟的具体做法。然而,这对重振跨大西洋安全只是个开始。


特朗普一再抨击北约盟友未能实现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而拜登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让盟友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安全威胁做好准备。为了保障防务投入,必须设计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责任分担机制,同时给予盟友以时间来履行承诺。同时,对盟国的评判标准可以多样化,比如他们是否有能力将20%的国防开支用于新技术的投资、是否支持双方商定的北约能力目标、是否为联盟的演习和行动提供实际援助等。另外,对未履行承诺的盟友施压,最佳方式是以外交方式私下施压,而非公开指责。


相比其他国家,俄罗斯从特朗普对北约的攻击及欧洲因此对美国领导力的怀疑中获益最多:普京多年来一直寻求削弱北约,切断美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拜登政府不应再寻求“重置”美俄关系,而应该尽快与欧盟密切协调对俄实施制裁。防止俄罗斯对北约成员和周边地区的潜在攻击。跨大西洋伙伴应成立欧盟-北约俄罗斯问题协调委员会,作为协调制裁、反洗钱、反虚假信息和网络安全政策的常设机制。由于俄罗斯试图从内部削弱人们对民主国家的信心,还须关注军事领域以外的安全威胁。


不过,不应忽视寻求与俄罗斯合作和对话的机会。拜登政府应在愿意与莫斯科延长《新裁武条约》的基础上,提出与俄罗斯进行更广泛的战略稳定谈判,并扩大军方之间的谈判,以避免双方军事对峙的升级。


第三步:建立技术统一战线

过去75年,跨大西洋同盟关系主要得益于两个支柱:安全和经济,目标是相互保护,抵御外部威胁,并支持以货物和资本自由流动为特点的全球经济。现在是增加第三个支柱的时候了:技术。

美国和欧洲已经默认将信息技术视为一个新产业,一个最好留给自由市场来推动的产业,而对这一产业的监管主要是各个政府的职责。这种做法的问题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它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关键基础设施,促进我们的交流,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动力,帮助我们存储个人信息,便利化购买食物、药品和其他必需品。在未来几十年,技术甚至将驱动我们的汽车,替代身份证件和钱包。


确保这一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可及性应成为跨大西洋同盟的首要任务。欧盟委员会将提议成立“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但是,更关键的是美国和欧洲是否能在发展新兴技术方面建立统一战线,采取务实行动。


首先,双方应采取行动保护美国和欧洲社会,以防其他政府利用技术达到恶意目的。二战后,美国和少数欧洲国家设立多边出口管制协调委员会,以防止敏感军事技术落入苏联之手。美国和欧洲也应建立一个类似的跨大西洋机构,专注于前沿技术,使美欧能够联合起来建立明确的防护栏,控制技术出口。


其次,双方应积极主动投资。美国和欧盟都有意制定新技术的全球标准,但标准的制定不只涉及监管,也涉及技术的应用。长期以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资助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在各个地区形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为了制定新技术的标准,美国和欧洲必须为世界各国的5G网络和其他数字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近年来出现的蓝点网络、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和三海倡议等,都是提供这种资金的平台。然而,没有一个平台获得必要的政治或资金支持从而发生重大影响。在“D-10”(“民主十国”)集团旗帜下,美国、欧盟和其他主要民主国家应该以共同的愿景和资金池来支持这些平台。


新时代,新壮举

控制疫情、重振跨大西洋安全和建立技术统一战线都是雄心勃勃的计划。诚然,每一项计划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但如果跨大西洋伙伴们抱有共同愿景,给予国内政治支持,那么它们都是可以实现的。


完成这些计划,将为美国和欧洲提供信心和政治资本,以应对更多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美国和欧盟应尽快开始就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磋商,比如征收统一的碳边境税。碳边境税已经是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内容,如果它能与美国和其他大国的类似政策协调一致,将获得更大成效。拜登政府可以承诺将气候变化议题作为跨大西洋关系的核心考虑因素,并在国家政治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推动相关的美国政策。


跨大西洋关系是建立在伟大功绩基础上的:二战的胜利、欧洲的重建及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和欧洲必须共同应对它们所面临的新挑战。要使跨大西洋关系再次成为全球和平与繁荣的基石,美国和欧洲必须共同努力,将以上计划付诸实施。

(编译 杜梅)

各国形势跟踪

希腊

英国与希腊就帕特农神庙雕塑问题再生争端。针对英国首相约翰逊近日首次表态,称有合理理由拒绝将帕特农神庙雕塑归还希腊。当地时间3月12日,希腊文化和体育部长就此说法进行驳斥,称大英博物馆在法律上没有资格拥有这些雕塑。

《希腊城市时报》3月14日刊登了希腊文化部长丽娜·门佐尼针对约翰逊发言的声明。声明称,“(我们)仔细审查了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发言,很明显,他的国家主管部门没有适当告知他关于奥斯曼人占领希腊的新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埃尔金伯爵从未合法购买过帕特农神庙的雕塑。因此,大英博物馆在法律上也没有资格拥有这些雕塑。”

门佐尼还在声明中进一步指出,希腊文化和体育部可以向英国民众提供必要的文件,证明大英博物馆是非法拥有这些雕塑。

近日,希腊政府公布了今年旅游业的复苏计划,将于5月14日“开门迎客。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格洛丽亚·格瓦拉表示,世界旅游理事会及其成员赞扬希腊政府为重启国际旅行所做的巨大努力和采取的战略步骤。这一明确计划将为渴望沐浴阳光的度假者重新打开大门,并对该国经济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她还表示,希腊政府公布的战略和措施与WTTC的建议大体一致。未来,希腊将向这三类国际旅客敞开国门:已经接种新冠疫苗、或已经产生抗体、或病毒测试结果呈阴性。


保加利亚

索非亚机场特许经营权项目经历了两年的招投标过程,于2020年7月公布结果。政府作出SOF Connect中标决定,其他投标人均提出反对意见。针对这些反对声音,该联营体在近期发表声明,确认其改进和发展索非亚机场的承诺,并表示承诺不会有所减少,但将推迟支付特许经营年限前十年的特许经营费用。联营体指出,保持机场财务稳定性十分重要,这对支付首笔特许经营费、实施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建设新的3号航站楼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声明强调,尽管受疫情影响,联营体仍确认其此前承诺,并将在未来吸引超过9亿列弗的长期投资,在金融上支持索非亚机场度过疫情危机。联营体还承诺将大幅改善机场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并支付5.5亿列弗的首笔特许经营费。针对“不实”指控,联营体表示将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罗马尼亚

罗政府在3月10日通过抗击疫情新政令,从3月14日起,罗马尼亚全国警戒状态继续延长30天;同时宵禁从之前的23点提早至22:00点开始,次日晨6:00结束。

2020年1-10月,罗马尼亚货物及服务贸易赤字总计为73.20亿欧元,同比增加4.0%。其中,货物贸易赤字151.44亿欧元,同比增长7.0%;服务贸易盈余78.24亿欧元,同比增长10.1%。

服务贸易按行业分:加工贸易服务业盈余19.51亿欧元,同比减少17.3%;交通运输业盈余33.33亿欧元,同比减少8.9%;旅游业赤字12.05亿欧元,同比减少34.4%;其他服务业盈余37.45亿欧元,同比增加28.0%。

2020年1-10月,罗马尼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7.54亿欧元。


捷克

副总理哈夫利切克表示,休闲活动或商店的释放要到复活节之后才能进行。卫生部长Jan Blatný认为,“个人”封锁将在3月21日之后放宽。

捷克媒体组织的政党支持率调查显示,海盗党支持率为34%,高居第一位,现总理巴比什领导的ANO党支持率为22%,位居第二。SPOLU联盟将以17.5%的支持率占据第三名。根据该调查,SPD获得11%,而共产党则获得5.5%。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总理与五位欧洲领导人合作,致函要求就新冠疫苗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举行会议。鉴于观察到的欧盟成员国之间疫苗分配的差异,需要一种机制,以便更公平地分配即将到来的疫苗剂量,并在实践中确认欧洲的团结。最近制药公司向欧盟各个成员国的疫苗交付并非统一执行,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在成员国之间造成更多分歧。

根据欧盟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克罗地亚是欧盟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并在去年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中名列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贸易、旅游和电信部长马蒂奇表示,塞的卫生系统已经转型并且实现了数字化,如果其他国家将拥有新冠肺炎疫苗接种证书作为其跨国旅行的条件,那么塞尔维亚政府已经准备拥有自己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数字证书。

财政理事会主席彼得罗维奇当日表示,塞尔维亚有潜力通过提升法治水平和机构运行水平将其GDP增长从每年约3.5%提高到5-5.5%。

塞尔维亚《政治报》3月11日报道,由于海运费用激增和集装箱短缺等因素,中国商品在塞尔维亚的价格平均上涨25%。


北马其顿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俄罗斯国际通讯社称,北马其顿已开始接种俄罗斯制造的冠状病毒疫苗“卫星-V”(Sputnik V)。

俄罗斯第一批“卫星-V”冠状病毒疫苗于3月7日运抵北马其顿。卫生部长和俄罗斯大使在斯科普里机场迎接了这批俄罗斯疫苗。到目前为止,斯科普里收到的唯一疫苗是2月中旬捐赠的8000剂来自塞尔维亚的辉瑞(Pfizer)疫苗。

该通讯社报道,首先接种‘卫星-V’COVID-19的疫苗的将是医疗机构员工。

此前北马其顿政府决定,鉴于COVID-19大流行,从3月10日至22日每天22点到第二天早上5点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通行。宵禁期间到达斯科普里国际机场的乘客例外。在实行限制期间,通过北马其顿中转的交通工具在其境内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三个小时。


波兰

3月11日,波兰当天新增2.1万多例新冠感染病例,创下自去年11月以来的单日增幅新高。波兰卫生部长Adam Niedzielski宣布,从下周一(3月15日)开始,波兰政府将对华沙在内的马佐夫舍省和卢布斯卡省实施封锁,从3月13日对滨海省实施封锁。

这几个省新的卫生限制包括:

·商场和购物中心将关闭(商场内的杂货店、药店、报刊亭、书店、宠物店和DIY商店除外,商场还可以提供美发、配镜、银行和洗衣服务);

·酒店将关闭(酒店仍然可以接待商务出差人员);

·电影院、剧院、健身房、游泳池、运动场所(只能用于专业体育训练)、滑雪场、博物馆和美术馆将关闭;

·1-3年级的学生实行远程教学。

新的卫生限制从3月15日到3月28日生效。


立陶宛

当地时间3月10日,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报道,从3月10日起,所有到达立陶宛的人都必须提供新冠肺炎检测阴性证明,该检测需是入境前72小时内。立陶宛10日新增46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国累计203386例病例。新增8例死亡病例,累计3351例死亡病例。


爱沙尼亚

3月12日,立陶宛总理辛格里特(Ingrida Simonyte)表示,立陶宛支持欧盟委员会协调的联合疫苗采购计划和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作用,但它呼吁欧盟执行机构建立明确的疫苗借贷机制。西蒙涅特(Simonyte)在波罗的海部长理事会的框架内主持了三名波罗的海总理网上会议。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参加了会议。

西蒙尼特在新闻稿中说:“疫苗借贷表明任何成员国可能随时需要这种帮助。我们建议建立一个明确的借贷机制,避免疫苗积存,并帮助需要援助且能够更快接种疫苗的国家。”总理指出,各成员国也正在等待委员会就所谓的新冠“绿色通行证”提出更详细的建议,并补充说立陶宛希望获得这种免疫或接种证书,以包括有关从冠状病毒中检测和恢复的信息。


拉脱维亚

2021年3月12日内阁做出决定,从3月16日起,公共行政部门、州和市政公司以及私营部门的员工必须进行远程工作。该要求不适用于确实无法远程执行的制造和运营业员工。政府的决定还规定,如果雇主和雇员无法就远程办公达成协议,则雇主有权单方面命令雇员在家工作。强制执行新规定将是雇主的责任。今天批准的修正案还指出,国家元首和市政机构负责人必须为亲自工作的员工提供相关的个人防护设备。国家和市政机构的负责人还必须确保每个办公室的员工人数不超过一个;如果是开放式办公室,则必须确保每个员工至少15平方米。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刘作奎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顾虹飞、吴佳岳、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简称改为“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