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疫情报告与评估(2021年07月05日)
东南欧国家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应对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不平衡的关切,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状况:中东欧地区形势跟踪
Cooperation between Southeast European Countries and China-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Responding to the concerns of China-CEEC trade imbalance,Conditions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Report of the Regional Situation in CEECs
(No.176 2021.7.5)
疫情大数据

本期目录
专家观点:
1、白伊维:东南欧国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动向与态度
2、尚宇红:如何应对中东欧国家在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关切
3、张海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状况对比
域外研究
1、德国绿党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未来外交政策挑战
2、北马其顿将于2027年弃用煤炭
各国形势跟踪
专家观点
白伊维(Ivica Bakota,首都师范大学区域文明研究中心克罗地亚籍研究员):
东南欧国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新动向与态度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东南欧国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态度是延续疫情之前的局势,还是反映近一年多在中欧、中美关系之间发生的新形势,成为观察东南欧政治动向学者的关键问题之一。东南欧国家对华合作及其对外倡议的态度重新需要进行基础分析。
这些东南欧国家包括6个前南地区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从2019年后有条件地可以加上希腊),很难概括它们疫情之前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沿革,各国对华双边关系及其对外倡议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经验。按照2018年拟定的关于中东欧国家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态度的基本情况分析,东南欧国家里有“积极支持者”、“抱望参与者”以及“合作迟缓者”。在这些国中,与其他地区国家相比,东南欧国家特征是综合实力相对小,其与欧盟“核心成员国”西方国家关系大大优先于对华关系,于是其在双边或多边框架下均衡中欧关系的能力不大。因此,如果借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可以说,东南欧国家对华及其对外倡议的基本特征是“无可争议的不对称性”(uncontested asymmetry),简单概括就是“积极支持者”力量不够均衡,“合作迟缓者”也不脱离。
特朗普任期的美国好像有依靠东南欧为欧洲政治形势试纸的传统偏见,对东方来的政治影响开始加强警惕,并采取了遏制其影响力的一系列措施。在美国或美欧协调对华政策的背景下,旨在反冲西方以外的影响的努力主要是通过当地商界、学界、媒体、公众商量过后才接受的。在中国逐渐对接中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特朗普之前”时期,这个“西方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政治化(内政化),即没有引发国内政坛的讨论或分歧。现在则似乎今非昔比。
2020年9月,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达成的协议中加入了关于美国反对5G不可靠提供商的内容,这是证明作为该地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积极支持者”的塞尔维亚表现出力量不够均衡的典型案例。后来,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借助特朗普政府向该对话进行穿梭外交,拜登政府也未撤回外交牵头而是继续执行特朗普对巴尔干的政策。美国对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家企业商界的接近,是被视为旨在遏制该地区企业与中国的对外倡议中企业的商业合作。按照当地分析师的意见,考虑到响应中国的萨洛尼卡-布达佩斯铁路现代化旗舰项目的希腊和塞尔维亚及其接受来自中国投资的总量,美国公司把考察重点放在这两个国家投资合作项目就应该没有什么蹊跷。按照当地媒体的非官方消息,这种反冲的运动在幕后领域更为活跃,涉及各国大规模公共招标和投资项目(以2020年克罗地亚当局取消中国企业中标的里耶卡港码头特权项目为例)。
另一方面,欧盟在其“后院”采取对华反冲措施无法不引起争议,让有些当地观点认为,2019年欧盟委员会关于与中国“两面性关系”的报告实在也是含蓄表达欧洲国家对华关系的划分,即西北欧可以与中国合作,但是东南欧应该以中国为“战略性竞争者”。对尚未入盟的东南欧候选国家,尤其强调这种态度。欧盟向西巴地区扩大政策近一年的进步虽不大,但其遗留的规范力量的影响更严,对这些国家脱离共同对外政策向西方以外国家做出的外交倾向已经出现“安全化”,欧盟批评其领导层与中国关系密切是政坛威权主义倾向的后果,因而欧盟采取措施加强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平衡。
今年3月中旬,黑山副总理向欧盟议会对外政策委员会埋怨中国的“恶性”影响似乎是该地区“中国影响”政治化的首例。尽管如此,东南欧仍然不好充当对华态度变化的“试纸”作用。中美关系紧张以及中欧两面性关系一般没有渗入该地区各国政坛,且尚未对其对华政策造成突破性的影响。东南欧国家官方拒绝或者勉强参与欧盟在其共同政策下的对华干涉行动。这样的态度源于该地区国家对华传统友好关系,愿意在中欧间紧张时处于中立地位,以及留在多边平台来为双边合作进行补充。以下三个原因似乎在当下仍然还有效。
首先,不仅中国和任何东南欧国家之间都没有公开的双边问题,没有破坏“尊重一个中国、和平共处、互不干涉”等与对华交往重要原则。20世纪90年代前南地区战争后,中国对新兴以及转型中的东南欧国家采取中立态度,国际上尊重其主权和发言权的“历史关系”也形成了目前各国与中国建立全面双边关系的基本认同。结果之一,东南欧国家分得清“东方来的”影响。虽然新冠危机中各种阴谋论涌现,但是这些国家舆论一般不配合涉华安全化议题,媒体报道来自西方的反华疑华观点的作用有限。
其次,东南欧国家在国际多边框架上一般避免在涉华敏感问题上出头。鉴于一个中东欧国家对华双边合作政策与其作为欧盟共同政策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在参与规范上与“实际”问题政策上形成的区别,东南欧国家就对华共同政策的反应一般体现出“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特征。从结构性角度看,在欧盟对华共同政策形成上欧洲国家的主要分化是“准核心”与“边缘”的重新划分。“准核心”是指在“核心”鼓励下积极奉行与欧盟核心利益或观点的部分趋同政策。但是,维持“准核心”地位取决于核心的可持续支持和互惠政策,尤其当某国在国内涉华某个问题的讨论上没有直接利益的时候。正因这种支持不可持续,东南欧国家一般愿意处于中欧关系之间的“边缘”。“边缘”不仅是指地理位置、欧盟中综合实力或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量较小,而且在中欧关系敏感问题上,“边缘”还指围绕那些问题表现出对欧盟“核心”力不够均衡,宁愿不放弃其对华双边关系现状的国家。欧盟中“准核心”国家是周期性的,具有流动性地位,但是“边缘”国家一般较为确定,媒体和学界一般将东南欧国家视为“边缘”。这些国家“被预计”符合对华立场,而不是主动推行共同对外以及对华的决策,它们采取或者“跟风大国”或者“规避问题”的立场。中欧关系中最近出现紧张,除了黑山希望临时得到“准核心”状态,大多数东南欧国家愿意处于事件的“边缘”,其对中国对外倡议的态度处于”宁愿不脱离”一边。
最后,从双边角度看,各国按自己对华双边关系现状与前景参与中国对外倡议下的合作。这里,参加一个不受约束性多边平台的成本仍然低于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机会。无论“积极支持者”还是“合作迟缓者”,这些小国都可以通过多边机制继续推动对华双边合作以及扩大与中国合作的能力,这也是“迟缓者”宁愿不脱离参与唯一与中国合作的多边机制的理由。“宁愿不脱离”变成“宁愿脱离”的立场似乎容易,但是实际上“核心”大国支付这种“转变”的价格常常远高于其收获。只有相关力量开始重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合作“迟缓者”,而非积极支持者,该地区才能在欧洲对华及其对外倡议态度和动向上成为一个“试纸”。
尚宇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
如何应对中东欧国家在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关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东欧国家众多学者,乃至相当多的官员,对中国-中东欧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表示出高度的关切,经常性地在双方重要经贸合作会谈,甚至一般性会议中提出来,或表示对双边合作的不满,或以此为借口提出新诉求。而中方一直以来没能给出一个令对方满意的回应,加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采取的一些有助于缓解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也收效甚微,未达到中东欧国家所期望的“速度”。由此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似乎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成为了中东欧国家“经久不衰”的一个谈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的谈判能力,也有损中国形象,对此我们应以恰当的回应。
1、不平衡的本质是竞争力的差异
诚然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中,中国一方长期存在对多数中东欧国家幅度较大的贸易盈余,但这是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结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而且中东欧国家学者常会高估双边贸易中的不平衡,主要是他们忽视了有相当份额的产品是通过转口贸易出口到中国的,而这部分事实上发生的出口并未体现在其出口中国的统计数据中,这一点根据联合国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库可以很容易看出。经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要原因是双方出口贸易网络竞争力的巨大差异。1990s初多数中东欧国家在亚洲的贸易还很不发达,或才刚刚开始建立,而那时中国在欧洲已经有了比较强的出口贸易网络,一直到2008年还在稳步强化。而多数中东欧国家到1998年左右才在亚太地区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出口贸易网络,但其贸易网络主要局限于欧洲地区,随后在亚太地区的出口网络虽有发展但非常缓慢。由此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体上的双边贸易不平衡度在1998年前后呈现为迅速攀升又迅速下降的趋势。2000-2008年双方出口贸易网络在彼此地区缓慢发展,总体上双边贸易维持在高水平不平衡状态。2009年以后,随着多数中东欧国家出口贸易网络的外迁,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不平衡得到了进一步的下降,特别是在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中国的双边贸易不平衡处于稳步下降趋势之中。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出口产品结构竞争力的差异。在多边贸易体系中一国的出口结构主要是有其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构决定的。在双边贸易中一国出口结构和贸易伙伴国进口结构越匹配,出口结构竞争力就越大,进而越容易形成出口。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结构竞争力一致远高于中东欧国家出口结构竞争力,构成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的差异。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之初双方出口产品价格水平差别并不大,但多数中东欧国家出口产品价格水平迅速逼近或略超世界出口产品平均价格水平,而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水平一直在非常缓慢地接近世界平均价格水平,继而在双边贸易中表现出较强的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构成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的第三个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事实,中东欧国家期望短期内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不过,随着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东欧国家出口结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亚太地区出口贸易网络的不断完善,双边贸易不平衡向更平衡方向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2.进口中国产品显著增进了中东欧国家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
双边贸易不平衡本身并不是问题,是否增加了国民福利水平,是否促进了本国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部分中东欧国家学者认为因其长期对中国有较大幅度贸易赤字而“吃亏”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更不必就贸易不平衡本身说事。
在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中国产品的进口价格只是其他国家(地区)产品价格的一半,给中东欧国家消费者带来的社会福利和给其生产者带来的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关于中东欧国家进口中国产品对其出口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中东欧国家进口中国非消费类产品对其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扩展出口产品范围、增加国际出口市场份额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而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当前,中国已成为多数中东欧国家前5大进口贸易伙伴国之一,中国产品(特别是中间品)已经深度融入到其生产体系之中,成为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别中东欧国家学者提出的通过人为地制造贸易壁垒来减少进口中国产品,进而达到快速降低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这不但不利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会极大地损害中东欧国家自身经济利益。解决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尊重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对症下药”,从上文提到的影响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三个关键因素入手,循序渐进而不能操之过急。
3.中东欧国家应该抓住时机进一步深化同中国的合作,借助中欧班列建立起来的贸易网络促进对中国的出口
解决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关键是如何扩展中东欧国家在中国的出口贸易网络。但中东欧国家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进而自发构建完善的远距离出口贸易网络。所幸的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共同为中东欧国家强化对华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出口贸易网络提供了新动力,不断开通的中欧班列也为此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中国迅速崛起的跨境电子商务也为中东欧国家众多小微型企业供了出口中国的提便利条件。
中东欧国家的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个大好时机,积极联合中国企业在中欧班列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中东欧商品集散地,借此拓展其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出口网络。除了构建传统的出口贸易网络外,中东欧企业还应该抓住中国电商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中国积极寻找电子商务合作伙伴,构建起无形的跨境电商网络。
在构建贸易网络的同时,中东欧企业还需要认真分析中国的市场需求变化,一方面同中国企业合力打造中东欧国家品牌,提高中东欧国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以此来弥补其产品在价格竞争力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变化不断优化其对华出口产品结构,尽可能地把出口产品集中到中国进口增长较快的市场上,或集中对华出口较大比较优势的产品。
4. 中国举办的进博会和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口博览会不断促进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的商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程度。未来贸易不平衡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共同发展是下一个阶段合作的主旋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举措实施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设中欧班列,举办世界进口博览会,以及专门针对中东欧国家举办的中东欧国家商品进口博览会等一系列举措,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中东欧国家产品出口中国提供了便利条件,双边贸易不平衡也随之呈现出更加平衡的趋势,随着双边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不平衡将不再是一个问题,中东欧国家其实不必特别关注。而且之前虽然双边贸易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但同时,中东欧国家也从进口中国产品中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
在当前中美关系日渐复杂以及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下滑和全球治理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欧盟加强合作几乎成了双边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则是进一步强化中欧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机制,未来随着中欧投资贸易协定的签署,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中国应该积极鼓励自己的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民营经济和中东欧国家的企业开展合作,在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日前可以说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个合作典范,中国企业不但有更好的机会在这一地区探索跨国投资的经验,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一地区获得更多的优势科技资源特别是高科技人才,还可以以此为桥梁或基地进一步扩宽欧洲大市场,这一点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升级,中美关系日渐下行的背景下意义尤为重大。
张海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状况对比
一国(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状况主要包括一国(地区)卫生资源状况、医疗服务水平,还涉及诸如疾病控制情况、健康老龄化问题、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等问题,其中,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水平是衡量一国(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状况的核心指标。目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状况的评价指标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差距,进行横向比较时需要仔细比较各指标内涵。
一、卫生医疗机构数
卫生医疗机构数量是一国卫生资源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主要核心指标为医院数量及病床数。对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卫生医疗机构数量,仅以核心指标为例,2019年中国共有医院34354个,其中,公立医院11930个,民营医院22424个;拥有床位数为6866546个,公立医院平均规模明显大于民营医院,拥有有床位数为4975633个,2万余家民营医院拥有床位数1890913个,平均每家民营医院拥有床位数84个,公立医院平均每家拥有的床位数则为417个,是民营医院的近5倍。
表1 部分中东欧国家卫生医疗机构数及病床数
医院数 (个) | 公立医院数 (个) | 医院病床数 (个) | 医院 平均病床数 | 病床密度 (个/千人) | |
波兰 | 1276 | 751 | 248239 | 195 | 6.54 |
捷克 | 256 | 158 | 70351 | 275 | 6.62 |
希腊 | 271 | 123 | 45053 | 166 | 4.20 |
匈牙利 | 165 | -- | 68555 | 415 | 7.01 |
斯洛伐克 | 130 | -- | 31026 | 239 | 5.70 |
立陶宛 | 95 | 85 | 18025 | 190 | 6.43 |
拉脱维亚 | 62 | 45 | 10587 | 171 | 5.49 |
爱沙尼亚 | 30 | 20 | 6046 | 202 | 4.57 |
斯洛文尼亚 | 29 | 26 | 9183 | 317 | 4.43 |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及欧盟统计局
OECD提供了世界主要国家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据,相比而言,东亚国家人均病床数高于欧美国家,中东欧国家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在图1给出的所有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高于北欧和南欧国家。对比中国与主要中东欧国家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可知,希腊是图中显示的中东欧国家中人均病床数最低的国家,医护病床资源供给量相对较小,V4集团总体医疗资源供应处于较高水平,相比较而言,匈牙利每千人拥有的病床数量最充足,而斯洛伐克则较低。波罗的海三国相对处于中游水平,立陶宛的千人病床数量要多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医疗机构数量及病床数量反映一国医疗硬件基础设施的供应水平。人均医院数量、病床数量越大,说明公共卫生体系中硬件基础设施水平处于较充足水平,反映一国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资源投入情况。
图1 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平均千人病床数
二、卫生人员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医护人员分类体系不同,即使中东欧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我国医疗指标将医护人员分为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5类。主体是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OECD统计将医护人员分为7类:医师、助产士、护士、护理人员、牙医、药剂师和物理治疗师。医师、护士、牙医、药剂师又细分为3个子类:执业医师(护士/牙医/药剂师)、活跃的专业医师(护士/牙医/药剂师)和注册医师(护士/牙医/药剂师)。中东欧国家中,如希腊、北马其顿等医师统计数据中没有执业医师这一统计口径。本课题采用欧盟统计局使用的practising medical doctors/nurses来对比中国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两个指标。
与可对比的中东欧国家相比,中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最低,每千人医生数仅为2.0人。中东欧国家中立陶宛、捷克千人医生数高于4.0,位于中东欧国家前列。除波兰外,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匈牙利、爱沙尼亚、斯洛伐国等国千人医生数在3.0-4.0之间,波兰因人口基数较大,千人医生数低于其他中东欧国家,仅为2.4。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图2 2019年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每千人医生数量(人/千人)
护士数量方面,相比北欧国家、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护士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每千人居民配备的护士数量仅为2.7人,希腊、拉脱维亚两国每千人护士数量也仅为3.4和4.3人,是中东欧国家中每千人护士数量最低的国家。相比而言,斯洛文尼千人医生数量较少,但护士数量却达到10.1人,在图3的所有中东欧国家中位列第一。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图3 2019年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每千人护士数量
三、卫生费用
卫生费用指标用以衡量一国卫生资源投入水平,主要包括一国卫生总费用、卫生费用占GDP比重、人均卫生费用等指标。我国卫生费用依资金来源又可分为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卫生支出三类。《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提供三种统计口径,《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仅提供两种统计口径,即政府支出、个人支出,将社会卫生支出并入政府支出。欧盟统计局、OECD的卫生费用统计口径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分为4类:Government schemes、Compulsory contributo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 and compulsory medical saving accounts (CMSA)、Voluntary health care payment schemes、Household out-of-pocket。同时欧盟提供了Government schemes and compulsory contributory health care financing schemes的统计口径。因此,在进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卫生费用对比时,根据各指标统计内容可将《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的卫生总费用指标与欧盟统计局All financing schemes指标进行对比,政府支出指标与欧盟统计局Government schemes and compulsory contributory health care financing schemes进行对比,欧盟上述两项指标的差与我国个人支出指标对比。
表2 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卫生费用水平对比
国别 | 卫生总费用 (亿元) |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 | 政府卫生支出 (亿元) | 个人卫生支出 (亿元) | 人均卫生费用(元) | 人均政府卫生支出(元) |
中国 | 65195.9 | 6.58 | 46706.5 | 18489.5 | 4656.9 | 3336.2 |
国别 | 卫生总费用 (百万欧元) | 卫生费用占GDP比重(%) | 政府卫生支出 (百万欧元) | 个人卫生支出 (百万欧元) | 人均卫生费用(欧元) | 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欧元) |
波黑 | 1519.3 | 8.89 | 1067.6 | 451.7 | 395.7 | 278.1 |
罗马尼亚 | 11371.1 | 5.56 | 9066.3 | 2304.8 | 582.2 | 464.2 |
保加利亚 | 4120.5 | 7.35 | 2434.4 | 1686.1 | 584.5 | 345.3 |
波兰 | 31501.7 | 6.33 | 22521.9 | 8979.8 | 829.5 | 593.1 |
克罗地亚 | 3524.5 | 6.83 | 2919.8 | 604.7 | 858.5 | 711.2 |
匈牙利 | 8963.5 | 6.70 | 6225.3 | 2738.2 | 916.7 | 636.6 |
拉脱维亚 | 1804.2 | 6.21 | 1080.4 | 723.8 | 932.7 | 558.5 |
立陶宛 | 2972.9 | 6.57 | 1993.2 | 979.6 | 1058.4 | 709.6 |
斯洛伐克 | 5991.4 | 6.69 | 4801.1 | 1190.3 | 1100.7 | 882.1 |
爱沙尼亚 | 1734.7 | 6.66 | 1277.9 | 456.8 | 1315.0 | 968.8 |
希腊 | 14251.5 | 7.72 | 8372.6 | 5878.9 | 1326.8 | 779.5 |
捷克 | 15871.9 | 7.65 | 13178.8 | 2693.1 | 1495.9 | 1242.1 |
斯洛文尼亚 | 3797.2 | 8.30 | 2765.2 | 1032.0 | 1837.1 | 1337.9 |
注1:中东欧国家中,波黑人口以可获取的最新数据为2012年数据,其他国家人口指标统一采用2018年数据。
2:数据来源中国《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ECD数据库及欧盟统计局。
201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为6.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58%。其中,政府卫生费用支出为4.7万亿元,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为1.8万亿元。由于人口规模大,中国卫生费用人均水平相比中东欧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东欧国家间水平差距也较大。表现最好的为斯洛文尼亚,其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达到8.3%,虽低于波黑的8.89%,但其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明显高于中东欧其他国家,达到1837.1欧元,是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最低的波黑的4.6倍。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也处于较低水平,相比而言,罗马尼亚政府承担的比重明显高于保加利亚。V4集团中,捷克的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最高,接近1500欧元,仅次于斯洛文尼亚,位列中东欧国家中第二位。相比而言,波兰的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仅相当于捷克的55%,且政府支出占比不高。波罗的海三国中,爱沙尼亚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最高,政府支出占比也最高。立陶宛位列第二,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及政府支出占比均高于拉脱维亚。希腊人均卫生费用支出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统计的中东欧国家中位列第三位,但其政府卫生支出占比明显偏低。
图4 中国与部分中东欧国家卫生费用水平对比
在欧盟统计局提供的结构分析数据中,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中医药支出占比最高的国家为保加利亚,占比最低的国家为捷克。个人卫生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居民医药支出与医疗服务费用支出。因此,医药占比越高,说明一国居民个人保障性卫生支出占比越高。
图5 2019年中东欧国家人均医药支出
总体而言,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呈现出硬件设施总体水平在欧洲居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配备情况国别差异较大,但护士供给水平普遍低于西欧发达国家,医疗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欧,居民人均卫生支出中医药支出占比普遍偏高,处于满足保障性医疗需求阶段。具体而言,硬件设施方面,波兰医院及病床供给数量最多,但人均水平偏低,匈牙利医院及病床供给最充足,且医院平均规模大。希腊和斯洛文尼亚人均病床数量偏低。医护资源方面,波罗的海三国医生供给水平相对较高,医生流失现象相对缓和,与之相比,中东欧国家护士及护理人员供给水平普遍低于西欧国家,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在中东欧国家中表现不错,但相比西欧主要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医疗服务方面,中东欧国家居民医疗消费仍处于保障医疗为主阶段,医药支出在整体医疗支出中占比明显高于西欧国家。
域外研究
德国绿党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未来外交政策挑战
2021年6月25日欧洲对外关系理事会(ECFR)的高级政策研究员Majda Rude在其网站发表题为《德国绿党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未来外交政策挑战》的评论,编译如下:
德国绿党在西巴尔干地区的立场符合所有的标准。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立场转化为对该地区的大胆政策。
德国政治家发表的有史以来最有力量的演讲之一是1999年在比勒费尔德(Bielefeld)举行的绿党大会上发表的。身为时任党主席和新任德国外交部长的菲舍尔(Joschka Fischer)认为,德国作为北约最大的成员国,在道德上有义务参与美国领导的军事干预行动,以阻止米洛舍维奇(Milosevic)政权在科索沃发动的种族清洗、大规模屠杀和强奸战争——与他在波斯尼亚犯下的罪行长达三年的并没有什么不同。1995年发生在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的大屠杀让菲舍尔坚定的相信,使用军事力量对于结束大屠杀是必要的——为此Fundis认为谴责他是一个“好战者”。
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绿党可能会成为德国下一届联合政府的组成部分。虽然在西巴尔干地区的主要外交政策挑战不再是军事性质的,但是它涉及了一些与1999年相同的考虑:是安抚那些破坏地区稳定并侵犯绿党民主价值观的当地政客,还是采取大胆的方法来证明这样的行动有政治结果。与德国整体外交政策一样,底线是:德国能否在不制裁那些违反价值观的人的情况下捍卫其价值观?
在大多数问题上,目前绿党领导人采取的立场是基于对于西巴尔干地区过去和当代挑战的深刻了解。他们得到了在联邦院和欧洲议院中几位对于该地区局势有着扎实了解的绿党议员的支持,当代绿党政治家通过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的视角来看待该地区的种族政治,并断言地拒绝了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土地交换(和该地区的边界变化)的想法。
同样,正是对于1990年破坏性民族政治的拒绝,导致欧洲议会的绿党成员和联邦议院站出来反对克罗地亚支持的波斯尼亚克族民族主义政党(HDZ)的不公正选区划分战略。HDZ意在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选举单位,以确保他们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三方选举中赢得党内一名成员的胜利。这也可能是为一种更大的、种族单一的行政单位奠定基础,这最终可能会寻求脱离该国。
在俄罗斯问题上,绿党两派之间的分歧似乎正在缩小。这与德国在西巴尔干地区的政策高度相关,因为俄罗斯支持的政客已经证明了不利于地区的稳定和民主治理。在联邦议院,绿党最近提出了一项法案,呼吁对俄罗斯采取新的政策,包括对于克里姆林宫违反国际法和人权的行为采取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德国和欧洲在打击在欧盟活动的俄罗斯寡头的洗钱和腐败行为。这种增强的能力还迫切需要于打击源自或者通过西巴尔干地区的洗钱和其他形式的非法资金,据说这些资金往往与俄罗斯相关。
在这一政策领域,鉴于拜登政府将打击战略腐败和洗钱纳入外交政策,德国和欧洲将有一个在大西洋彼岸的合作伙伴。
绿党基于价值观的做法体现在保护新闻记者和将民间社会活动家纳入政策讨论作出的努力中。Manuel Sarrazin,绿党在联邦议会中负责东欧事物的发言人,这位来自莫斯塔尔(Mostar)附近村庄的波斯尼克罗地亚女人在战争期间拯救了数百名波斯尼亚人的生命。现在她成为了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的目标,不得不离开她的村庄,但仍然受到口头攻击,包括死亡威胁。
绿党在西巴尔干地区的基本立场符合所有的标准。但是,只有当该党与支持改革力量合作,并且直接面对和惩罚那些通过滥用权力、工具化身份政治和压制公民社会来制造不稳定的政治人物时,它们才能产生实质性的结果。该党已经在这些领域作出了许多工作——但是,如果它进入政府,这项任务将会变得更为艰巨因为它往往需要采取与德国政治文化相悖的行动。在一些问题上,这需要努力说服绿党的左翼,而不是潜在的联盟伙伴。联邦议院的所有其他政党都反对绿党关于俄罗斯的法案(自由民主党除外,该党投了弃权票)。目前的执政联盟——由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和社会民主党组成——一直不愿意对西巴尔干地区的贪污腐败分子实施旅行禁令和资产冻结等惩罚性政策,甚至不愿发出实施制裁、惩罚性政策的威胁,也不愿意公开谴责违反民主准则、法治和环境标准的行为。这个政策与以下事实有关:该地区的部分罪犯是民族主义政党,他们是基民盟(CDU)在欧洲议会的欧洲人民党党团的同僚或附属政党。尽管如此,这些惩罚性措施可信的威胁,仍然是能够阻止许多破坏该地区稳定的行动和政策的唯一工具。绥靖主义是不会像1990年战争时一样奏效的。
(编译 江菡雅)
北马其顿将于2027年弃用煤炭
2021年6月30日,《新兴欧洲》的记者马雷克·格泽戈尔奇克(Marek Grzegorczyk)在其网站上发表题为《北马其顿将于2027年弃用煤炭》的文章,现编译如下:
随着北马其顿承诺到2027年弃用煤炭,该国首都首都斯科普里(Skopje)——长期忍受欧洲污染最严重城市的居民终于迎来了希望。北马其顿将成为西巴尔干地区第一个弃用煤炭的国家,该国将在2027年前关闭两个燃煤电厂,这也符合《联合国巴黎气候协议》。
6月30日,北马其顿签署了《弃用煤炭发电联盟》(PPCA),这是一个由国家和次国家政府、企业和组织组成的联盟,致力于推动煤炭发电向清洁能源过渡。欧洲超越煤炭公司总经理马希·西里杜(Mahi Sideridou)表示,北马其顿加入欧洲国家俱乐部2030年退出煤炭的决定再次强调了巴黎气候协议的煤炭逐步淘汰成为欧洲国家的常态,并表示该组织致力于推动在包括西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在内的28个欧洲国家停止使用煤炭。
马其顿非政府组织环境研究和信息中心的通讯经理埃琳娜·尼科洛夫斯卡(Elena Nikolovska)表示,北马其顿加入这个集团特别重要,因为它是第一个承诺弃用煤炭的西巴尔干国家。作为一个已经感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且无法承受其高昂代价的国家,北马其顿别无选择。北马其顿承诺到2027年逐步弃用煤炭成为其中的关键部分,该国摆脱煤炭的转型已经开始。”北马其顿是受空气污染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过早死亡的比率高于大多数欧盟国家。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环境空气污染数据库将北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列为欧洲污染最严重的首都城市。
东威尔科波斯卡(Eastern Wielkopolska)
同样重要的是,波兰的东威尔科波斯卡(Eastern Wielkopolska)史无前例地成为该国第一个加入PPCA的地区。东威尔科波斯卡的煤炭装机容量超过1GW,其燃煤电厂和煤矿雇佣了约4000名员工。该地区煤炭基础设施的所有者承诺到2030年弃用煤炭,比波兰政府的结束日期提前了19年。
东威尔科波斯卡省最大城市科宁(konin)的市长彼得·科里特科夫斯基(Piotr korytkowski )认为煤炭正在成为过去的燃料。他表示:“我们需要一条基于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的现代发展道路,同时为那些由于煤矿和发电厂逐渐关闭而失去工作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加入PPCA将有助于我们安全地引导次区域完成即将到来的转型,并加强对政府措施的影响”。2021年4月,波兰政府、工会与煤炭开采行业签署了一项协议,计划在2049年前弃用煤炭。然而,批评人士说这必须尽快实现,因为波兰的煤炭生产效率低下,巨大的产生成本必须由国家预算承担。
煤炭约占波兰能源的65%,而该国约25%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波兰拒绝关闭位于与德国和捷克交界处的图罗夫煤矿(一座有争议的大型煤矿)。尽管欧洲法院已下令关闭该煤矿,目前北马其顿正与捷克和欧盟陷入纠纷。
(编译 边敏嘉)
各国形势跟踪
捷克
大约三分之一的捷克人已经完成了针对 covid-19 的疫苗接种,其中 60% 以上的人在 60 岁以上。据卫生部长亚当·沃伊特赫(Adam Vojtěch)周五对记者说,7 月份将有大约 160 万人接种第二种疫苗。捷克的卫生专业人员总共为公民接种了超过 835 万剂疫苗,337 万人已完成疫苗全接种。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欧盟国家家庭财富排名中,捷克家庭排名第 17 位,扣除负债后,捷克人的平均财产价值约为65万克朗,低于欧盟平均水平。普通欧盟公民拥有的资产经负债调整后约为 154 万捷克克朗。克罗地亚、波兰、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排在倒数前五位。
斯洛伐克
从 7 月 5 日星期一开始,斯洛伐克警方将在进入斯洛伐克时检查公路和铁路过境点的 Covid 文件。斯洛伐克还将关闭与包括捷克共和国在内的邻国的较小过境点。货运将不受管制。国际机场也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从7 月 9 日开始除某些例外情况外,斯洛伐克将要求在入境时对未接种 Covid-19 疫苗的乘客进行隔离。隔离将在不早于进入斯洛伐克后的第五天以 PCR 检测阴性结束。对于疫苗接种者,将计算第二次接种后 14 天的时间。目前,从捷克和其他大约四十个流行风险较低的国家前往斯洛伐克时,冠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就足够了。
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RTL电视台报道,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佩列沙茨大桥工地上的中国工人们庆祝这个重大的节日,但是也没有放弃工作,他们顶着35度的高温,在工地上拼接,焊接,由于高温,他们将部分工作移到了夜间完成,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按时完成工期,按照这样的进度,他们甚至可以提前完工。
塞尔维亚
1日,塞尔维亚卫生部宣布,6月26日从俄罗斯参加登山活动回国的两名塞尔维亚公民确诊感染印度 delta新冠病毒株,之前二人尚未接种新冠疫苗。
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达契奇近日接受中国央视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衷心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并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卓越贡献,期待未来塞中两国传统友谊不断取得新发展。
希腊
近日,希腊政府表示,如果第四波疫情来临,以现在的经济状况,政府已经无力提供国家补助。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政府大力支持并推动疫苗接种运动。
6月30日,希腊发展和投资部长乔治亚季斯向餐饮业专业人士发表讲话时特别指出:“你们希望今年冬季再次封锁甚至没钱破产吗?你们不觉得,与其朝我们大喊大叫,不如告诉艺术家们,让他们鼓励人们打疫苗。这样今年冬天我们就不会有疫情,就能够继续我们的生活了。现在没有其他的钱了。”
7月2日,希腊政府发言人亚里士多德·佩洛尼表示:“财政上我们有钱可用。但我们没有一个能让钱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油罐’。我们专注于经济复苏、投资和改革。希腊经济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并且表现出比预期更好的反应和结果。”
佩洛尼还强调:“封锁和限制措施都不是疫情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在努力地避免疫情暴发。但如果第四波疫情来临,我们也会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相应的限制措施则针对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7月2日,希腊国务部长乔治·耶拉佩特里蒂斯也表示:“根据定义,公共财政是有限的。”为了支持希腊社会发展,希腊政府发放了相关补贴,且很可能是欧洲范围内款项最大的,但这不能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希腊财政部副部长则明确表示,在下一阶段希腊将启用部分旧财政政策,这对于希腊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总统候选人贝卢阿斯日前在保守人民党大会上发言时,要求俄罗斯按照1920年签署的塔尔图和约,向爱沙尼亚归还部分领土。
贝卢阿斯认为,根据塔尔图和约,年轻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承认了爱沙尼亚的独立,而且答应与爱一起瓜分佩斯科夫州和列宁格勒州。鉴于塔尔图和约划定的俄爱边境线至今仍具有法律效力,俄罗斯应该向爱归还纳尔瓦河河岸以及伯朝拉地区的部分领土。
贝卢阿斯还主张拒绝批准与俄联邦的边境协议。
这一动向已经引起了莫斯科的高度关注。俄总统普京在7月1日签发的一项法令中,明文规定严禁将二战期间“苏联领导层的目的和行为”与“纳粹德国的目的和行为”混为一谈。严禁在互联网、公开演讲和媒体中对比莫斯科和柏林的政策。而俄新近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也将俄国家形象受到抹黑和玷污视为俄面临的安全威胁之一。
拉脱维亚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周五对拉脱维亚进行正式访问,在同拉外长埃德加斯·林凯维奇会晤时,双方重点讨论了拉脱维亚与日本的双边合作、欧盟与日本的关系以及最新的国际发展。关于茂木敏充访拉期间有关涉华言论,我驻拉脱维亚使馆发言人表示:“我愿强调,东海、南海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香港和涉疆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些问题关乎中国的根本利益,不容干涉。中方必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是地区各国的共同责任,希望有关各方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行动能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繁荣与稳定。”
立陶宛
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在当地时间6月30日宣布,该国正规划在台湾等东南亚地区成立“代表处”。他还辩解称,此举并非是反对中国大陆,而是要“避免经济上的依赖,会在政治上受制于中国大陆”。
自“新执政联盟”上任后,立陶宛政府频频挑起反华议题向美国“纳投名状”。早在3月初,立陶宛就宣布在2021年底将在台岛设立“经济代表处”;5月20日,立陶宛议会学着美西方国家那番虚伪的腔调,通过决议污称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2天后,立陶宛外长宣布退出中东欧“17+1”合作机制,并挑拨离间中欧关系,呼吁欧盟27国一致应对中国……
北马其顿
据报道,6月27日,北马其顿收到了 50 万剂中国科兴疫苗,这将使当局能够继续在该国进行大规模接种疫苗,过去两周由于疫苗短缺而放缓接种速度。50 万剂疫苗共通过两架飞机运抵该国的首都机场。周六,北马其顿通过 COVAX 系统又收到了 100000 多剂辉瑞疫苗。这个巴尔干小国早些时候曾因疫苗短缺而苦苦挣扎,在北马其顿收到 20 万支中国国药集团疫苗后,5 月初开始了大规模免疫接种。迄今为止,该国 210 万人中有近 25% 已经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本月北马其顿的 COVID-19 疫情已大幅放缓,当局决定通过取消宵禁来放宽限制,并允许酒吧和餐馆以正常容量的 50% 组织婚礼和其他庆祝活动,室内必须戴口罩。邻国塞尔维亚对北马其顿多次捐赠疫苗,北马其顿当局为表示感谢,决定在 8 月 15 日之前免除经过北马其顿前往希腊度假的塞尔维亚游客的高速公路通行费。
阿尔巴尼亚
从当地时间7月1日开始,阿尔巴尼亚将宵禁时间从每晚23点至次日早6点调整为每晚24点至次日早6点,缩短了1小时。
根据调整后的规定,体育比赛可以在最多30%观众到场的情况下举行;而剧院演出和艺术表演及会展活动也恢复举行,但观众不能超过承办场所最大容量的30%。近日以来,阿尔巴尼亚新冠疫情逐渐趋于稳定。
7月3日,据阿纳多卢通讯社(Anadolu Agency)报道,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易卜拉欣·卡林(İbrahim Kalın)于周五(7月2日)强调了阿尔巴尼亚的和平与稳定对土耳其和巴尔干地区的重要性。卡林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对记者说,“土耳其正在与阿尔巴尼亚开展国防工业领域的合作。阿尔巴尼亚的和平与稳定就是我们的和平与稳定,也是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加强阿尔巴尼亚安全当局打击恐怖主义、人口贩运、毒品贩运或类似犯罪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 他还表示,他会见了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Edi Rama),讨论了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并指出拉马对土耳其的访问是卓有成效的。此外,两国就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将在几个月后对阿尔巴尼亚进行的访问有关的准备工作举行了正式会谈。他说,“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正在贸易,安全和地区问题领域进行着密切合作,也在继续努力扩大和深化在不同领域的关系。两国的关系每年都在不断得到巩固,不断获得新动力。此外,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国作为北约一部分的合作,以及和欧盟之间的国际事务都在双方的议程上。
保加利亚
7月1日,保加利亚能源部看守部长安德烈·日夫科夫,在参加保加利亚美国商会举办的研讨绿色协议的会议时表示,保已准备好经济复苏计划的主要方面,将推动绿色协议和向低碳经济的过渡工作。保目前超过40%的电力由火电厂生产,按照欧盟要求,这些电厂应于2030年前关闭,问题最严重的是马里察2号火电厂。在看守能源部长发布指令允许其在市场上出售家庭用电后,它将继续运营。 能源部的计划是,位于马里察的国有电厂和两家美国电厂,首先逐步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然后转向可再生能源。但其中一家美国电厂表示,需要进行分析和制定计划。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Digi24 电视台近日报道,罗Cornetu至Tigveni之间37公里高速路项目竞标将仅在来自欧洲和土耳其的联合体和企业之间展开。这是罗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合同金额预计高达11亿-12亿欧元。罗国家道路基础设施管理公司对所有报价进行了核准,最终从15家竞标企业中筛选出6家,进入下阶段招标。所有来自中国企业的报价均被剔除,这是中国企业被排除在罗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相关法律生效后产生的第一个影响。该路段为锡比乌-皮特什蒂高速路的一部分,项目难度较大。罗国家道路基础设施管理公司希望该路段的设计和修建周期不超过六年半。
波兰
根据波兰新的法案,来自欧盟外的所有货物需要缴纳增值税。如果货物价值不超过150欧元,则卖家缴纳增值税。如果货物价值超过150欧元,则消费者必须缴纳进口税和增值税。新的法律规定于7月1日生效。
对于在非欧盟电商平台上购买产品的波兰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对于波兰公司而言,这是与国外电子商务平台竞争的机会。
新的法律方案可能对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美国亚马逊和英国电商平台形成冲击。值得关注的是,非欧盟购物平台用户日益增多,波兰公司指责速卖通和亚马逊无需纳税而涉嫌不公平竞争,欧盟企业认为,电商巨头,如亚马逊或速卖通的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垄断欧盟市场。
匈牙利
匈牙利新导报消息:根据匈牙利工商会主席鲍拉格·拉斯洛(Parragh László)的计算,通过实现显著的疫苗接种水平,匈牙利经济至少赢得了6000亿福林。他强调,随着疫苗接种计划的成功,匈牙利获得了经济优势。
鲍拉格·拉斯洛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危机估计致使匈牙利每日损失150亿福林。成功的接种计划使得匈牙利比几个竞争国家提前大约45到60天取消限制措施,这意味着我们节省了大约1%到1.5%的国内生产总值。匈媒体《匈牙利民族报》评论说,这笔金额大约是家庭明年初可以收回的数额。该报回顾了总理的宣布:如果今年的经济增长超过5.5%,国家将在2022年向家庭回付2021年的全额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每人最多可以获得80万福林,在抚养一个或多个孩子的双亲家庭中,可以增加160万福林。
鲍拉格·拉斯洛认为,政府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的承诺已经成功。某些行业再次出现劳动力短缺。如果经济复苏,我们预计将面临与2019年同样的问题,不会有足够数量的人工,或者他们中的一些人没有足够的技能。因此,高等院校教学中需要向社会所需学科做调整,并需要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力。
本信息专报由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网络团队提供
课题组负责人:鞠维伟
课题组团队:鞠维伟、贾瑞霞、马骏驰、韩萌、陈思杨、刘江鸿
审核:鞠维伟、刘江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您的关注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简称改为“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