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概况
【国家简况】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黑,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西部,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接壤。面积5.12万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2014年),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时期的穆斯林族)占48.4%,塞尔维亚族占32.7%,克罗地亚族占14.6%,其他各民族占4.3%。首都萨拉热窝(Sarajevo)。波黑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以山地地形为主,河流众多,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
【政治概况】根据1995年11月代顿协议,波黑宪法规定:波黑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国家设立轮值主席团,行使国家元首职责,主席团成员由两个实体选举产生,由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各出一人组成,任期四年。三族代表轮值主席一职,每8个月轮换一次。
轮值主席团现任成员为德拉甘•乔维奇(Dragan ČOVIĆ,克族),姆拉登•伊万尼奇(Mladen IVANIĆ,塞族),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Bakir IZETBEGOVIĆ,波族)。现任主席为德拉甘•乔维奇。
波黑政府称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和部长组成。部长会议主席由轮值主席团任命,部长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任期四年。
【经济概况】波黑经济在战争中受到重创,且又处在经济转型期,经济复苏进程仍存在较大阻力。预计波黑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5.68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29美元。波黑矿产、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山河纵横,具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存在较大开发潜力。外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银行业及电信业,主要投资来源国为奥地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俄罗斯、德国等。
【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波黑地处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重要。近年来不少中资企业在波进行投资,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波可进行优势互补,在能源、基础设施、通讯、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展开合作。但波黑政治体制复杂,国家机构运转效率低下,民族问题仍旧突出,三族均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波黑的合作中,要特别注意这种政治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