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智库看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捷克智库看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由中国外交部在2012年主动发起。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和扩大中国与包括中东欧、东南欧的16个国家的合作,特别在投资和商业领域。第一届峰会在华沙举办,从此以后各成员国代表每年都会与会,为未来的合作设立新的目标。20194月,克罗地亚在杜布罗夫尼克举办了第八届峰会,会上之前拥有观察员身份的希腊正式以第17个成员国的身份加入该合作机制。

 

杜布罗夫尼克第八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成果

此次峰会以搭建开放、创新、伙伴之桥为主题,因给“16+1”倡议带来了重大改变而尤其意义非凡。首先,希腊的加入预计会促成在巴尔干半岛的交通项目。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中国中远集团是港口的主承包单位,这里将成为中国产品向中东欧出口的码头。

经过一系列的双边会议,中国签订了近40份涵盖农业食品出口、科技和教育合作领域的双边协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银行得到进一步支持。旨在提升总体贸易额的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协调机制在克罗地亚建立。另外,峰会期间中国-中东欧全球伙伴中心在保加利亚正式成立,鼓励成员国参与该机制来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建议。

在杜布罗夫尼克峰会的指导方针中指出,中国和成员国支持中欧投资全面协议谈判的尽早达成,认为“16+1”倡议是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欧合作2020年战略规划的补充。


来自布鲁塞尔的担忧

 

布鲁塞尔担忧中国与中东欧的倡议可能会破坏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统一。在希腊之后加入了17+1合作的欧盟成员国达到了十二个。希腊的加入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希腊既不是前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属于中东欧。希腊的加入有可能会淡化中国和中东欧合作的地缘维度。这预示着中国的利益已经转移到了地中海地区并有可能继续延展。这被认为会在欧洲大陆内构建新的区域环境。

2019年三月,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副主席联合发表了“中欧-战略前景展望”。声明“无论是欧盟或者其成员国都必须在完全统一步调的条件下,才能与中国有效地达成他们的目标。”“所有成员国,无论是独立个体还是处于像16+1这样的次区域合作框架内,都有责任确保与欧盟的法律、准则、政策保持一致。”尽管欧盟致力于与中国在多领域内合作,但它仍断言中国是“一个倡导另类治理方式的系统性竞争者”,并提醒其成员国与欧盟的共识保持高度一致。

欧盟也在担心中国在此地区长期的工业建设。在第九届中国-中东欧商业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中国对发展如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铁路,黑山西北部的高速公路,中欧陆海高速公路和塞尔维亚E763干道等项目的承诺。尽管中国对中东欧的投资仍然比核心欧洲国家的投资要少,但北京仍会继续发展利用中国贷款融资的投资和项目。

2019年三月,意大利通过签署了一份无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了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一个G7国家。意大利政府希望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并在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带来新的机会。从长远来看,应该考虑到的是中国在如能源、科技和港口等重要部门的投资是可以让中国企业获利的。北京被指责通过贷款累积经济杠杆,使发展中国家负债。西方国家担心中国日益增加的投资会增强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力量。

 

作者

Da Yeun Lee捷克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助理

廖飞宇 编译

原文链接:

https://www.iir.cz/en/article/the-china-central-and-eastern-european-countries-initiative-what-we-need-to-know-about-it